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返校开学后师生是否需全天戴口罩?
发布时间:2020/04/12 新闻 浏览:849
4月9日,上海市公布了返校开学时间。开学后师生是否需要全天佩戴口罩?学生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时如何防范风险?托幼机构何时开放?因为疫情孩子没去托幼机构,可不可以退费?针对一些市民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教委作出解答。
1 返校开学后,师生是否需要全天佩戴口罩?上体育课时是否能脱下口罩?
国家已经发布关于科学戴口罩的指导意见,学校教室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要求必须戴口罩。在户外运动场等人员非密集区域,人和人之间间隔比较大的前提下,原则上可不佩戴口罩。
学校将为师生提供备用口罩,以在本人或同班级、同宿舍、同办公室等人员中出现发热、咳嗽或过敏等情况应急使用,可供及时佩戴。
返校开学后,相关要求将根据疫情变化和最新指导意见适时调整。
2 返校开学后,学生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时如何防范风险?
按照目前本市的相关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包括师生在内的人员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仍须佩戴口罩。选择地铁等轨道交通等出行的,需配合工作人员检测体温,合格后才能进站。各级各类学校开学(返校)后,市教委将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乘坐公共交通的相应要求,利用多种途径、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宣教,普及新冠肺炎健康防护知识。
同时,将组织学校实施分年级错时上下学制度,尽量错开上下班交通高峰,避免人员聚集,降低疫情风险。建议学生们放学后直接回家,尽量避免在其他人流密集场所逗留。
3 托幼机构何时开放?因疫情没去托幼机构,是不是可以退费?
6岁以下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不能长时间佩戴口罩,自我防护能力和免疫力比较弱,开园时间要根据本市疫情防控整体情况再做研判。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开学工作方案未经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复,一律不得返校开学。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如果幼儿实际在园天数累计达到或超过当月法定工作日一半的,保育教育费按一个月计收;实际在园天数累计不足当月法定工作日一半的,保育教育费按半月计收,经结算后多余部分可退费。幼儿全月不来园,则不收取当月保育教育费。
4 培训机构的线下服务何时能恢复?将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本市将始终以学员与员工的健康安全为第一要素,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并向社会进行通告。各类培训机构在全市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学前幼儿返校开学前一律不得组织开展线下培训及服务。
各培训机构也要做好恢复线下服务的相关准备工作。机构应全面排摸梳理学员与员工的健康状况,核实返沪人员的返沪前具体行程和时间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备;制定防控工作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允许进入人员的范围及进出流程、人员检测制度、错峰上下学方案等;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防疫培训演练,确保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流程;机构应配备足够的“额温枪”、消毒药品和器具、口罩等防控物资;设置具有足够空间且相对独立的临时留观区;做好场所与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等。
5 现在正值很多高校毕业生进行论文答辩的阶段,学生的论文答辩怎么办?
前段时间,已经要求各高校利用网络等方式,对高校毕业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尽量减轻疫情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影响。学生返校后,上海高校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根据毕业生居家学习和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制定方案,要求导师进一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赶上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进度;同时对预答辩、评审、组织答辩等环节调整工作节奏,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保证学生按期答辩和顺利毕业。
对因疫情尚不能返校以及身在境外的学生,学校将要求导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继续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在线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工作。
学校将采用在线答辩、线上论文送审、增加答辩批次和增开学位授予审核会议、延长答辩材料归档时间等一系列举措,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学生毕业的影响。
6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考虑从五个方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着力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动员国有企业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对招聘本市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扩大“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规模,设立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的专项“社工”岗位项目,动员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二是着力推进就业服务“一网通办”。全面实现学生就业事务受理“一网通办”。三是着力组织各类毕业生网络招聘。四是着力加强在线就业指导辅导。包括毕业生求职常规环节和线上应聘辅导,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择业观。对困难群体和疫情重点地区生源毕业生加强帮扶。五是着力调整相应就业服务政策。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将其户口和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适度扩大2020年硕士生和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推迟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直接落户受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