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年报”出炉:3个多了,1个少了
发布时间:2020/04/17 新闻 浏览:590
摘要:相比2018年底,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大幅增加,干垃圾处置量明显减少。
(赖鑫琳 摄)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年报”4月15日出炉。
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4049吨、有害垃圾分出量0.6吨、湿垃圾分出量7453吨、干垃圾处置量17731吨。相比2018年底,分别增加431.8%、504.1%、88.8%和减少17.5%。
“三增一减”,直接体现了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
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的大幅增加,说明经过分类,原本混在干垃圾里的其他三大类垃圾被挑了出来,专门投放进了对应的垃圾桶。
制图:陈玺撼,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健全完善的法制基础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的2019年6月,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湿垃圾分出量、干垃圾处置量分别为4000吨、6950吨、1.94万吨。
条例实施后仅半年,可回收物回收量、湿垃圾分出量就有了明显的增加,干垃圾处置量则明显减少,带动全年垃圾分类实效往预期的方向快速发展。这样的成绩,显现了条例在促进垃圾分类方面强大的倒逼作用。
在法律法规和社会氛围的双重倒逼下,一大批街镇和社区各自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2019年,全市135个街镇成功创建为垃圾分类“示范街镇”,10个区创建成为“示范区”。
在全市,垃圾分类取得显著成效的社区,也从少数几座“盆景”迅速发展为覆盖全市大部分社区的“风景”。对照居住区垃圾分类“五有”达标标准,上海1.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年底的90%。
再接再厉,今年上海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确保可回收物回收量6000吨/日以上,有害垃圾清运量1吨/日以上,湿垃圾分出量9000吨/日左右,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1.68万吨/日以下。
从去年11月的相关数据来看,上海已经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今年继续保持好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效,就能顺利达成全年计划。
虽然形势向好,但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仍有不少重点难点。
绿化市容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高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分类实效仍有待提高,误时投放点管理、破袋投放引导、郊区农村湿垃圾就地处理、快递、餐饮、旅馆等行业源头如何推进源头垃圾减量等,仍是难题。
今年,上海垃圾分类将继续在软硬件等方面用力。
硬件方面,也就是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设施方面,今年上海将优化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功能布局,完成6000个居住区服务点的功能提升,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置效率。同时,新增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3450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软件方面,上海将紧盯垃圾产生源头,实现95%以上的居村及单位垃圾分类实效达标、85%以上的街镇分类实效达到示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