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运用民生大数据,徐汇区开启“一网统管+精准救助”模式
发布时间:2020/07/10 新闻 浏览:576
近年来,徐汇区民政局根据区委区政府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工作要求,坚持从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打造大民生板块精准救助场景,开启“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社会救助服务能级。
基于大民生数据积累,创建城区民生体征
以公安实有人口数据库和测绘院GIS地图为最底层数据,叠加了民政、人社、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房管、卫健、司法等14个条线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数据约1600余万条,形成了大民生数据池。通过为社区建档、为家庭画像、为个人服务,三个维度对社区、居民和家庭建档立卡,形成了45项个人和家庭属性标签,全域展示辖区民生基本体征。区、街镇、居委可以根据各自权限,细致了解区域居民的基本民生需求,实现“一屏观民生数据”。同时,针对民生需求,对应了包括保障政策、设施资源和社会力量等服务供给,实现供需匹配。如在民生地图上点击一户困难家庭,就可以显示其住地15分钟范围内医院、养老、教育、生活、政务等服务设施,满足家庭民生需求。
基于大数据精算模型,精准识别“沉默的少数”
一线城市社区中部分家庭因各种因素,不愿主动提出家庭遇到的困境,传统工作方式很难做到精准发现,并及时送上关怀。徐汇区一网统管的精准救助场景,运用民生大数据对一项或多项民生数据进行勾连,构建困境家庭致困精算公式,智能发现社区困难家庭“沉默的少数”,并通过系统自动派单给社区工作者,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如小杰小朋友父母重残,因人户分离,居委社工在日常走访中没能识别出孩子可以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政策。民生大数据智能分析发现后,社区工作者主动上门服务,宣传政策,目前,孩子已纳入了相应的保障性政策范围。通过“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开发应用,徐汇区已发现了7户像小杰家庭这样“沉默的少数”,并全部跟踪走访纳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基于造血式解困机制,个性帮扶低保家庭大学生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疫情期间中央提出“六保六稳”要求,保就业稳就业放在第一位。如何保证低保家庭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除了按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好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更要为困难家庭增强造血能力,助力家庭成员就业返岗,真正实现脱贫解困。小张同学是今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因疫情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父母正焦急孩子的工作。“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把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就业帮扶作为重要应用纳入其中。通过低保数据库,公安人口数据库,并叠加其他相关参数量,进行智能搜索,发现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并按照“一人一案”服务机制,依托社区就业援助体系,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帮助每名困难家庭大学生树立求职信心,顺利就业。
基于网格化运行平台,高效处置社会救助服务事项
传统的救助模式往往通过困难家庭申请、审核、审批等多项程序,遇到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街区协调解决的个案,还需要召开各级协调会的形式协商解决。徐汇区通过“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工作模式,将大数据主动发现的救助政策覆盖以外的困难群众,以及通过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和12345热线被动发现的求助居民,全部纳入网格运行平台,实现社会救助服务事项进入网格处置流程,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长。
据悉,下阶段徐汇区还将通过精准救助应用场景开发,打造多维困境家庭救助需求分析模型,对困难家庭生活、健康、就业、教育等7个维度2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家庭致困因素,对接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平衡区域社会救助和慈善公益资源,实施个性化的救助关怀措施,让困难家庭能体验到城市的温度。
(来源:徐汇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