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感知1210平方公里城区“脉搏”,上海有个“大脑”,装着数据更装着人心
发布时间:2020/11/10 新闻 浏览:612

8:30,浦东新区城运中心的“城市大脑—智慧文明指挥中心”大屏上出现了一张图片以及一段文字:“杨高中路上的易初莲花超市的消防通道门打不开”。8:32,超市物业人员到达现场,打开消防通道。
看似转瞬即逝的2分钟,“城市大脑”已经完成了从巡查员上报图文,小程序通知点位长到现场处置的全流程。这是最近浦东新区城运中心发布的全市首个用于文明创建的智能化应用体系。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展示的是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考验的是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浦东新区正在构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城市运行网,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更高效地管好城区。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幸福,。
监测100项城市“体征”
哪里的消防车道被堵占了?哪里缺了窨井盖?哪里的老人需要帮助?如果把浦东比作一个人,这些事无巨细的数据就是观察这个人是否健康的生命体征。在1200多平方公里浦东大地上,遍布着30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着每个体征的状态,一旦识别到信息异常,会在一秒钟内传达到“城市大脑”。
在浦东新区城运中心的平台上,区应急办、公安、120急救中心、城管执法、市容环保、市场管理、建设交通等众多城市管理一线部门的所有政务信息,都能在这里共联共享。入驻部门越多,信息云集的数量就越大,“城市大脑”所掌握的城市运行体征指标就越多,这背后往往涉及亿万字节的大数据。
监测到数据只是第一步,实现迅速处置还需依赖发达的“四肢”。浦东城运中心采取三级管理体系,新区36个街镇都建有城市运行分中心,分中心与“城市大脑”实现了“两两相望、互通有无、血肉相连”。不同指挥平台之间可以实现视频对话,可视化指挥协调;所有管理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后台可以实现无缝切换,平时区城运中心负责日常巡查监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可以切换到特定功能模块,直接指挥相关街镇或委办局。
探索精细化管理的新尝试
2017年,浦东新区组建了全市首个区城运中心,并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城市大脑”。
2020年7月,浦东“城市大脑”升级到3.0版,通过最关键、最直观、最核心的100项城市“体征”,实时、智能、精细地感知浦东1210平方公里的“脉搏”。
当前,按照全市“一网统管”的要求,浦东正在探索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对一个领域涉及的多个智能应用场景进行整合,打通三大治理平台,加强部门联动、提升治理效能,从智能化向智慧化提升。同时,探索建设“城管微平台”和“居村联勤联动站”,提高对基层治理的感知力、管控力和处置力。
“将‘城市大脑’运用到文明城区创建,是浦东探索精细化管理的又一最新尝试。”浦东城运中心主任王礌说。目前,智慧文明智能化应用体系细分设计了文明交通、生活垃圾处理、工地不文明施工、噪音扰民、街区管理、志愿者管理等50多个专项智能化场景应用。
市民、企业等全社会资源也被调动起来。比如花木街道智能化社会动员应用场景启用后,当社区需要招募志愿者时,可直接将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发布到信息终端上,通过花木城运分中心智能指挥平台上的“市民信息系统”定向向每个小区、每栋楼、每户居民推送,大大激发了志愿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