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数字治理一马当先,数字经济遍地开花
发布时间:2020/12/02 新闻 浏览:553
——黄浦区上海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侧记
日落月升,外滩万国建筑伴着海关大楼钟声,凝望车水马龙;南京东路霓虹闪烁,游人摩肩接踵;豫园九曲桥小巧别致,古与今相映成辉……这里是黄浦,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
外滩夜景 黄浦区科委供图
在现代与古老交织的背后,无数手机信号在空中发射出“1”与“0”组成的电信号,织成一张无形的数字大网。新技术,永远都能在上海找到一方创新实践的沃土。
3月18日,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
上海市委书记、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强在会上强调,要紧扣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这个阶段性目标,咬住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这个主攻方向,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赋能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黄浦要发挥综合服务优势,打造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曾面对媒体如是说。
截至2019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577.9亿元,人均GDP39.61万元;2019年该区每平方公里每年产出125.63亿元。经济密度在上海16区内最高。作为上海市经济、行政和文化中心所在地,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是黄浦区经济发展的核心。
黄浦,繁华如斯。
这个区仍然在做加法。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发挥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和综合优势,黄浦区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数字治理应用示范、数字产业引领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创新环境打造等方面深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造全市领先的“数字治理应用示范区”。
如今,黄浦坐拥海量应用数据、丰富应用场景与巨大市场需求,在金融商贸、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涌现出了大量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最新成果。
“智慧”赋能治理,科技展现“绣花功”
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是上海市的一张名片。黄浦区用数字科技赋能城市治理,展示出“绣花针”般的功夫。
2019年国庆节,上海首台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南京东路上亮相。这台巡逻机器人搭载了4路广角高清摄像机、1路红外热成像以及1路变焦高清摄像机,还自带升降式巡检云台,可以全角度旋转,最高可升至1.8米。遇到大客流时,机器人会自动避让,非常灵活。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黄浦区搭建“共享单车应用场景”。一旦智能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事件后,“城区大脑”将“共享单车违停”事件工单自动派发至相关部门和处置团队通过事件联动处置移动终端小程序中,并组织现场快速处置。
近日,黄浦区第一家“一网通办”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在小东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正式亮相。该中心配备了一网通办自助服务个人事务终端、企业事务终端、自助电脑、社会保险查询机、医保自助服务机和自助证照柜等智能设备。
新村居委的瞿溪新村小区安装了“智能路灯”,它能应用大数据,参考不同时段小区人流、车流、天气等实际情况,定时开启关闭路灯、智能调节照明亮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半淞园路街道率先启动“随申码”试点运行。通过“随申办”App、“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扫一扫”,快速生成“红码”“黄码”“绿码”,助力辖区人员分类管理。
在黄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厅,一张蓝色巨型电子显示屏占据整个墙面。屏上全息、全景呈现黄浦城区治理的各类要素。这是打造智慧黄浦的核心基础,也是“一网统管”的“城区大脑”之所在。
黄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黄浦区科委供图
早在2018年,黄浦区政府就印发了《黄浦区关于加强新型智慧城区顶层设计的实施意见》,提出整合全区资源,着力解决“数据孤岛”等瓶颈问题,加快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基础共性平台建设,深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按照新型智慧城区建设顶层设计,依托海量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巨大的市场需求,黄浦区持续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和赋能作用,积极建设和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全市领先的“数字治理应用示范区”。
大数据平台、5G网络等“新基建”不仅要成为黄浦基础设施的底座,更要成为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服务提质、经济增效的引擎,以应用成效体现建设价值。
黄浦区科委副主任陈漪曾透露,自2019年开始,黄浦区就开战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示范评选,南京东路上的有些商场和南京路的街区管理都有了智能化的应用。
数字站稳“风口”,经济绽放“新动能”
长期以来,黄浦作为“最上海、最时尚、最国际”的上海商业窗口和名片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始终保持一片热闹景象。
而调整升级,是黄浦商圈发展永恒的主题。
2020年末,U479将于正式亮相南京路步行街,通过潮流、美食、娱乐的业态,打造持续性的夜间活动,构建“白天到黑夜”的欢愉空间;淮海中路“一轴两圈”商业将持续调整提升,新天地时尚将于年底试营业,打造“玩乐有范”的潮流社交新地标;还有豫园商城商业,豫园最高楼——天裕楼于国庆期间展露新颜,“豫园百货”全新亮相;豫园老街也旧貌换新颜。
黄浦区抓住“双十一”和圣诞、元旦跨年等重要节点,进一步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全面展示黄浦风貌。
今年3月,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上海世茂广场上线了一套“VR实景线上购”场景:消费者足不出户,在线上就能逛商场、挑好物。一家家店铺逼真地还原于虚拟世界,让人如亲临现场,不少消费者评价说“好玩、好逛”。这一场景,正是借助5G网络才得以实现。
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波司登旗舰店,店铺设计酷炫,其内部的一套运营系统也充满着未来感。“在云基础平台上,波司登搭建了云POS系统、云会员系统、云店系统、智能供应链系统、微商城系统、云共享仓库和智能分析系统,这些系统极大地支持了南京东路旗舰店的业务运营。”波司登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在南京东路上,有近50%的商家已“上云”,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各种云平台。而“上云”也为店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区域特点出发,黄浦区将进一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侧重其与多领域的融合发展。”黄浦区科委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内,黄浦区将初步形成具有黄浦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未来,黄浦区将鼓励以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策展式、直播式零售新模式。
支持南京路、淮海路、豫园等重点商圈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广无人零售、智能导购、VR展示、无感支付、智能货架、智能配送等应用场景。依托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新天地等地标性区域,打造一批5G融合应用场景。
黄浦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引入数字智慧,已蔚然成风。
6月8日上午,黄浦区召开2020年智慧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在会上强调,“智慧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开拓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对标全球顶尖城市核心区,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新路,不断提升城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城区更加睿智、更有温度、更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