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上海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1400岁蟠龙古镇将重现商贸重镇盛景

新闻

政策领航,创业东风正劲;勇立潮头,才子机遇无限 政策领航,创业东风正劲;勇立潮头,才子机遇无限

2025年,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政策的东风与创业的热潮正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发展乐章。国家对于创业投资的...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上海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1400岁蟠龙古镇将重现商贸重镇盛景

发布时间:2021/01/11 新闻 浏览:540

1月11日报道:抢抓“十四五”开局,上海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在国家会展中心1.5公里开外的地方,有一座江南名镇——蟠龙镇。1400多年前,这里河道纵横、商贾林立、人才辈出。历经世事变迁,蟠龙古镇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如今,随着蟠龙“城中村”地块改造项目的推进,蟠龙古镇即将焕发新生,以“江南新天地”的面貌重新迎接世人瞻仰的目光。

水巷小桥,蟠龙古镇是上海江南文化的代表

蟠龙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隋朝的普门教寺,据史料记载,普门教寺建成于如今的蟠龙镇北,“每逢四月初八浴佛节,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始于隋、建于宋、兴于明清,历经岁月沉淀的蟠龙镇最终发展为东西长一里、南北长半里之十字街,从事耕织之民众居于此。清光绪元年,《盘龙镇志》记载:“其地处青邑东境,与上海县接壤,曲水萦居,溪桥鱼唱,盖鱼米之乡。”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至今,蟠龙古镇还保留着浓郁的江南特色,大量的历史建筑遗存真实地记录着那个回忆里的江南。古镇曾有“九龙一凤”十座古桥,其中香花桥、凤来桥保留至今。香花桥隐匿在隐绰的树影里,始建于1340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是连接蟠龙古镇南北街的重要通道,2001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获得市政府批复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蟠龙“城中村”地块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666亩。项目规划历时4年反复打磨,于去年开工,将再现当年江南水乡、百船竞发的商贸重镇盛景。

 

原汁原味,江南新天地再现蟠龙十景

蟠龙城中村改造项目以竞争性磋商的模式,引入瑞安集团,签订改造合作协议。瑞安集团请来了新天地主创设计师和黄浦江两岸滨江岸线景观环境专家共同操刀。项目包含23万方公共公园绿地、5万方古镇商业和25万方居住社区。由于毗邻四叶草,紧靠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因而提出了“青浦前门院、上海会客厅”的新江南发展理念。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蟠龙古镇的复原过程中,曾经的“蟠龙十景”,例如蟠龙十字街巷、香花桥、凤来桥、程家祠堂等将一一再现。仿古建筑结构包含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不同建筑构造,部分跨度甚至达到30米。为再现古镇原有的江南风貌,项目大范围采用仿古饰面,这对施工成型及外观要求也非常高。此外,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古建筑的原始资料早已失传。为此,业主方专门组建了专业团队,一砖一瓦也都从专门渠道进行定制。

此外,项目内还有约23万平方的自然空间,将建成一座蟠龙公园,通过对鸣钟广场、亲子公园、曲水公园、佳种公园、社区公园、滨水公园、溪桥广场、都市公园八大体系的打造,对《盘龙镇志》中记载的蟠龙十景进行全新演绎,绘就“新蟠龙十景”。

根据计划,市政道路、河道整治、公共绿地等一批公益性项目将在今年陆续竣工。蟠龙“城中村”地块改造项目整体建成后,有望为进博会的展客商以及市民游客增添一个会商旅文体联动的新去处。

改造前的旧景

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介绍,目前上海经市政府批准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共48个,涉及村民约2.5万户、企事业单位约2600家。今年将加快推进已批项目的动迁收尾,并启动新的城中村项目的认定和改造。“通过城中村改造,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来的违章建筑、污水横流等等都得到了根本的转变。一部分经营性设施也为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民提供稳定收入的保障。把这项民心工程用创新机制、更大力度来推进,不仅让中心城区的居民,也让郊区的村民都能够生活得更加美好。”冷玉英表示。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