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入选全球典型案例 上海老年教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点赞
发布时间:2021/08/03 教育 浏览:489
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了学习型城市应对疫情的全球典型案例,案例共选取了全球13个城市,其中,上海服务老年人学习的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全球13个典型案例之一。同时入选的还有中国武汉、芬兰埃斯波、意大利米兰、巴西圣保罗等学习型城市。
据了解,疫情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向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城市,通过访谈、报告等形式了解学习型城市应对疫情情况。通过全球遴选,上海服务老年人学习的典型案例最终入围,这也是上海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聚焦“老小旧远”民生难题,多措并举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教委根据老年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老年教育模式变革的趋势,通过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推动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
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构建老年教育新模式。上海主动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一是整合各级各类资源,打造全国首个中老年专属学习平台“金色学堂”,提供了多元立体的学习通路,夯实上海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先发优势。“金色学堂”日均收看超过100万人次。二是打造智慧学习场景。上海老年大学钦州书院积极推进数字技术赋能老年教育,打造“智慧生活体验教室”,主体区域划分为“五岛一室”——科技岛、健康岛、金融交通岛、生活岛、快乐岛和中央控制室。通过人工智能(AI)、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让老年学员在“智慧生活体验教室”中体验数字生活的便捷与高效。三是开通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推出老年教育直播大课表,为市民提供老年慕课、云视课堂、社区微课等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优质网上学习资源。四是完善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完成大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服务移动版的升级,实现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的业务对接。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老年学校优质校建设。上海按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街镇老年学校内涵建设的工作基础上,积极推动街镇老年学校开展优质校建设。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研制了《上海市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建设指导标准》,聚焦“文化建设价值引领、推动共享资源、创新内涵品质、融入社区治理、聚焦特色品牌”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街镇社区(老年)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去年,在徐汇区和闵行区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200多所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中开展优质校创建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有60%的学校达到市级优质校。
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教育。上海聚焦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教育,提高办学开放度,拓展老年教育发展空间。一是老年大学倍增计划。稳步扩大区级老年大学规模,鼓励各区在现有区级老年大学基础上,新增1所新型老年大学。二是推动高校举办老年大学。鼓励高校利用场地、师资、资源优势,举办高校老年大学,为本校退休职工服务,也为周围社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三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支持各类社会力量依法申办老年教育机构。目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以金融课程为特色的“中银网上老年大学”、百姓网以时尚为特点的“花样老年大学”、喜马拉雅发挥音频资源优势的“普雅之音老年大学”、小白鸽艺术团以舞蹈为专业优势的“小白鸽老年舞蹈大学”、上海星光摄影器材城以摄影为专长的“星光摄影老年大学”等,已经开始开展老年教育服务。
加强基层学习点建设,打造老年人身边的学习场所。上海围绕打造“就近、便捷、快乐”的老年教育发展要求,重心下移,开展老年教育居村委示范学习点、养教结合学习点、社会学习点等“三类学习点”建设。目前,创建居村委示范学习点586个,培育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326个,新增养教结合学习点192个。同时,鼓励各区开设宅基课堂、田间教室、金睦邻、楼宇小组等老百姓身边的学习课堂。
上一篇: “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