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70万高校师生中,有博士“大白”外语“大白”爬楼“大白”三代“大白”
发布时间:2022/03/28 新闻 浏览:503
当前上海疫情之下,数十所高校处于一定封闭状态,承载着约70万师生的校园生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不仅在校大学生,化身“大白”志愿者,守护校园;家在上海的校外大学生,也志愿加入社区工作,守护家园。
他们中,有博士“大白”,有外语“大白”,有爬楼“大白”,还有三代“大白”……
博士 “大白”
3月26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2019级博士生王群龙又开始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帮助所在社区鞍山八村居民做抗原检测。早在10天前的3月16日,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王群龙第一时间报名,负责为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做好核酸检测预约登记工作。
帮助老年人用手机生成核酸检测码,并协助他们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检测,加快社区全员核酸检测的进程;同时,引导孕妇和抱小孩的家长们,走快速通道完成核酸检测……对王群龙来说,身穿防护服的“大白”工作比想象中辛苦很多,严密的防护服导致呼吸不顺畅,风中雨滴让手机屏幕操作起来不像平时那么灵活,乍暖还寒时候的降温又让人瑟瑟发抖——但,他和现场的每一位“大白”没有一句抱怨,始终坚守春天。
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王群龙第一次奉献爱心。自2020年疫情以来,他先后主动向同济大学及武汉、上海、无锡,以及西藏、青海、云南等全国各地捐赠了1300公斤99%医用酒精、200公斤缓释消毒杀菌材料、1万个医用口罩、200副护目镜、26台便携式制氧机,总价值达30多万元。
外语“大白”
上海财经大学大二学生潘旭渊作为静安小区一员,自告奋勇成了志愿者。他用流利的英语为外国居民答疑解惑,让检测队伍又重新流动起来。
倒春寒的上海风雨凄凄,潘旭渊与其他志愿者们齐心协力,运来了不少棚布和木板,为居民们搭起遮风避雨的“排队通道”,解决了地面潮湿和泥泞水洼的不便。在石门二路居委会书记带领下,这一群可爱的“大白”志愿者,安抚了邻里们焦躁的情绪,特别是让身居异乡的老外也竖起了大拇指,点赞上海“大白”。
爬楼“大白”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郭倩倪是一名学生党员,在居家学习期间担任了社区防疫志愿者。由于小区尚未安装电梯,有不少居民因身体原因无法出门完成核酸检测,就需要志愿者协助医生爬楼入户,为他们检测。
郭倩倪便承担了这份工作,上上下下爬楼梯,加上防护装备密不透风,汗水经常模糊她的视线。她是外地人,而小区很多上了年纪的居民只会说上海话,在语言不够畅通的情况下,要花很长时间耐心与老人们沟通,协助他们完成检测。
还有一次核酸检测时,外面下起了大雨,郭倩倪提醒居民们进雨棚避雨,协助他们提前备好二维码。尽管志愿者工作遇到不少困难,尽管倒春寒的天气让长时间站立的志愿者冷得打哆嗦,但看到居民们经常对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亲切地打招呼并表示感谢,她就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三代 “大白”
疫情来袭,上海政法学院警务学院本科生李梦施铭得知自己所在社区在招募志愿者,就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她不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号召妈妈和奶奶一起参与,“现在社区人手紧缺,我们一起去做志愿者,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李梦施铭主要负责在登记处统计居民的居住信息。那一晚,她第一次穿着防护服在登记处反复询问和登记居住信息。遇到老爷爷、老奶奶,她就收起普通话,放大嗓门用当地方言与他们进行沟通。“坚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战疫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