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用话剧上党课,学生立志做当代马可·波罗 这位"汪sir"被评为最美高校辅导员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用话剧上党课,学生立志做当代马可·波罗 这位"汪sir"被评为最美高校辅导员

发布时间:2019/06/21 财经 浏览:1004

2130
 
6月20日报道:在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位全校皆知的“汪sir”,这个颇为帅气的昵称是18年前由学生偶然所起。“汪sir”的本名是汪雨申,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辅导员,在他第一年带学生的时候,因为只比学生大4岁,觉得自己当不起“老师”这个尊称,于是学生就开始叫他“汪sir”。18年后,“汪sir”已经是桃李满天下的资深老师,这个昵称也保留了下来,越叫越响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逢五四运动百年。为切实引领青年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历届在岗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在读的“大学生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和10名“最美大学生”,汪雨申被光荣评为“最美高校辅导员”。

汪雨申和学生在一起

  用话剧上党课,“文化育人”细无声
汪雨申在学校里有很多身份,除了辅导员,他也是思政课老师、学生话剧社团指导老师、校辩论队的总教练、校艺术教育和高水平艺术团负责老师。由汪雨申指导的社团“阳光剧社”、“思辩学社”、“吉他协会”等学生社团连续多年获评上海交通大学五星社团;他组织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钱学森》自2012年公演以来,在校内以及全国巡演13轮39场,观众人数累计超过6万余人,曾在2013年获得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荣誉。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汪雨申深感继续在校园里打造精品“原创文化”的重要性。“与其理性的说教,不如感性的示范。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实践中,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想必我已经找到答案,一部话剧,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课!”2018年,他又指导创排了医学生题材的原创话剧《白衣赤诚》,把握时代脉搏,聚焦青年成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汪雨申上思政课

  学生的事就是“汪sir”的事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卢倩是学校的兼职辅导员,从本科念到博士,从本科念到博士,卢倩从“汪sir”那里得到的不仅是生活学习上的帮助,还有工作上的指引。卢倩刚到交大的第一年,因为不慎受伤没能赶上汪老师的第一堂班会。虽然尚未谋面,汪老师却早已为她安排好了养伤期间的生活。卢倩的奶奶赶来照顾孙女,汪老师第一时间安顿好奶奶的住宿,因为是男老师不方便频繁进出女生宿舍,汪老师又委托另一位女辅导员经常来关心卢倩的伤情。卢倩说自己的奶奶至今一直记挂着这位从未见过面的汪老师,感谢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我觉得快要融化的温暖,只是汪老师关心学生的日常。”
汪雨申不仅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更是一位随时与学生分享喜怒哀乐的兄长。“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汪雨申的手机24小时为学生开机,学生半夜生病,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学生成绩下滑,他促膝谈心、对症下药;学生感情受挫,他细心开导、化解心结……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学生的事,就是“汪sir”的事。他曾获评2013年度“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上海市辅导员年度人物、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上海交通大学“思政之星”等荣誉,连续三年被提名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四次获评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汪雨申和留学生在一起

  比划手势、翻译软件……与2000名留学生架起桥梁
2015年以后,汪雨申的学生里多了2000余名留学生。他说自己刚接手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抹黑”。这些学生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人初来乍到时一句中文都不会,如果是非洲、东南亚等国家的学生,甚至连英语也说不好。为了和这群留学生交流,汪雨申依靠打手势和翻译软件,连比带划地坚持沟通,和不少留学生都成了好朋友。
面对留学生,汪雨申的工作就以宣传中国文化为指导。一方面把他们“请进来”,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充分接触,激发留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让留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所选择的道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走出去”活动,对留学生加以引导,树立中国文化形象,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异,消弭误解。他指导创建了“仁·闻”网络文化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中以“语伴”为主要版块,面向全体交大学生发布语伴信息,既解决留学生的语言学习问题,同时也为中国同学提供了很好的中外交流机会。“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喜爱中国,并逐渐成为知华、友华的国际使者,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着中国,他们即会讲好中国故事,也会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声音。”
在汪雨申的指导下,2018届来自挪威的留学生欧阳海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并立志做一名沟通挪威和中国之间的友谊使者;2017级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马克,在汪雨申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不但汉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还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语桥”上有着精彩的表现。马克从一名五星级酒店的大厨,转变成一名研习汉语的大学生,并在201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之星和感动校园人物荣誉称号,他立志要做当代的马可·波罗,为意大利和中国的世代友好交流付出自己的努力。

汪雨申(右一)和学生在一起

  牢记初心身体力行,体悟习总书记的语言力量
2014年12月,《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出版,汪雨申正是本书的作者之一,他独立负责“俗文俚语”篇的撰写。汪雨申在自我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同时,不忘饮水思源,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大家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一个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读本。汪雨申表示:“这本书力求通过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凸显习总书记的语言力量。让读者能够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未来的发展。”
汪雨申十分注重全方位育人。他担任交大青马党校主讲教师,为学生党员讲授党课;为港澳台学生开设关于上海历史变迁的专题报告;为国务学院学生开设演讲与辩论专题课程;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艺术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的主讲教师。2017年,他入选教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学习的“双巡”宣讲团,作为华东片区组长赴华东五省市进行宣讲;2018年作为上海市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双巡”宣讲团成员,任第二组组长率队赴上海9所高校开展宣讲;2018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和2019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均作为教育部观察员全程参与美育实践工作的评价和总结工作。
集体的力量成就个人的杰出。汪雨申表示,最美高校辅导员的荣誉不仅仅属于他个人,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上海交大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辅导员,他们驻守在学校思政工作一线,关注学生发展与成长,共同组成了交大的“最美”的风景线。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