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人工智能翻译精确度在40%左右 翻译人才最缺中文素养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人工智能翻译精确度在40%左右 翻译人才最缺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9/07/11 财经 浏览:912

据《劳动报》报道,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人才最缺中文素养,而当前的人工智能翻译精确度在40%左右,未来,新人工翻译将取代人工翻译。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的“人工智能时代商务翻译的机遇与挑战高层论坛暨全国首届商务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上,专家们对翻译教育展开真知灼见。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相关领域带来诸多困惑,尤其是外语领域和翻译教育中传出很多声音,认为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对所学的专业产生质疑。人工翻译是否会被人工智能翻译所替代?人工智能时代对翻译人才素养提出哪些要求?翻译教育如何作为?论坛聚焦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认为,人工智能翻译代表科技的发展方向,但今天的人工智能翻译在情感表达、深层理解,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翻译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人力翻译仍然不可或缺。“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人力翻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
叶兴国教授自2016年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翻译。据他观察,选择一段文字,由翻译软件翻译,并定期持续观测,目前的译文越来越精确,能达到40%。他相信,用强大的语料库、术语库培训这个机器,应该还可以提高。
柴明颎教授认为,人工翻译在可见的未来不会被机器翻译所取代,但是人工翻译将会被掌握机器翻译辅助手段的新人工翻译所取代,纯人工翻译未来逐渐被这样的取代。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温建平教授也指出,机器翻译时代对后期编辑的要求很高。另外,人工智能对翻译教育提出挑战,中文素养是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这一点也越来越引发共识。
黄友义认为,人工智能改变教育,自然也会改变翻译教育,这就决定了对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转变方式方法,让翻译教育更能符合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培养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有担当、会学习、会应用的创新型翻译人才。黄源深教授认为,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对于翻译专业来讲,更是基础的基础。译者尤其要积淀中文素养,培养语感。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同样认为,新外语人才培养最大短板是中文素养,我们培养的语言人才要传播中国文化,表达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但是我们外语学生最大的短板却是中文的素养。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认为,翻译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师职业化内涵发生改变,技术成为翻译教师的必备素养。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