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战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07 财经 浏览:803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战略合作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中欧双方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交流,深入挖掘中欧双方战略对接的合作潜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致辞
来自欧洲议会、欧洲人民党党团、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总部、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奥地利“塑造欧洲”智库、法国凯致高等商学院、德国巴符州西南金属雇主协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国际展望》杂志社、《世界知识》杂志社、《当代世界》杂志社、《环球时报》英文版评论部、国观智库等数十名中外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相关院系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嘉宾围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连接欧洲与亚洲战略”,就中欧共建多边合作机制的国际标准、中欧战略对接与深化中欧双边关系、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与中欧产业合作、中欧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他对中欧关系的“5个观察”,强调欧洲历来是中国重视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虽然曲折、复杂,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同时也指出,欧洲须正确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14亿中国人民凭借坚定的意志创造的,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包容的对外方针,坚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不同的国情,严格遵守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不干涉内政、不强加于人的原则,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与相互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在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欧洲事务联邦委员会主席、欧洲议会交通和旅游委员会副主席思文·舒尔茨认为,中国与欧洲有很多共性,中欧双方都主张自由贸易、多边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欧的共同目的之一就是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对中欧双方来说,“一带一路”给欧盟带来了机会,给欧盟成员国带来了新的经济利益;同时,欧盟也推出了互联政策,他强调希望通过互联政策去促进可持续的、全面的互联活动,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数字化,促进公平竞争,促进投资,促进创新。最后他表示中欧双方未来可以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合作,期待未来双方能在互信以及公平的基础上找到更好的双边合作方案。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欧洲事务联邦委员会主席、欧洲议会交通和旅游委员会副主席思文·舒尔茨在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中国前驻欧盟公使张立荣认为,在美国大力奉行单边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和欧洲应该就维护多边机制和国际秩序、推动自由贸易等方面加强战略沟通,要更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战略意图,采用“脱钩”“筑墙”的方法只会损人不利己。此外,通过直接的沟通增进对事实的认识与判断尤为重要,要注重发展中欧之间互利合作、良性竞争的经贸关系,尽早启动关于中欧自贸协定的谈判。
德国巴符州西南金属雇主协会国际事务常务董事文庭表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力度很大,只要有更好的投资途径,德国商会也会在中国进行投资,尤其是化学品、保健品、机械、汽车等。他提到“一带一路”是当下唯一的一个世界级经济合作的平台,必须要通过加强沟通的方式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中国也需要更清楚地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与平台,彼此之间必须要以平等为前提才能真正让沿线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中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提出,除了在经贸方面进行合作外,中国与欧盟可以在国际治理问题,如环境保护、世贸组织的改革以及欧亚大陆的稳定等方面进行合作,从而共同应对全球的挑战。他还强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不是代替现有的世界秩序,中国也绝不会去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
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黄靖认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要基于规则合作,要努力制定共同的规则。在此基础之上,要注重落实规则,不能搞双重标准,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必须切实考虑参与方的不同现实利益诉求,要尽一切可能排除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实现绿色合作的共赢局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问题研究所主任崔洪建认为,虽然多边主义已经成为中欧双方在字面意义上的共识之一,但是双方对多边主义内涵的认识上依然存有分歧,欧方对中方的理解与信任亟待加强,否则多边主义最终只会成为一个空洞的话语。以改变对方为目的的多边主义是单边主义。应该以合作共赢作为多边主义的基本目标,充分吸取中欧双方构建多边主义机制的历史经验,塑造与共建包容开放的多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双边良好合作是多边主义合作的动力来源。
在总结发言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中欧相互之间的理解需要非常坦诚的交流,积极的竞争因素可以使中欧双方更加进取,中国和欧洲对世界与人类的未来负有共同的责任,开展面向未来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对于双方意义都非常重大。姜锋认为,中欧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应该是以当地人的期待、需要与主导为前提的,相互信任的双边主义是中国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多边合作非常重要的基础。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是在中国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持运营的新型高校智库研究机构。该院充分发挥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依托上海高校的群体优势,依靠国内外伙伴高校、研究院所的特色资源,对标中国外交领域的战略定位与国际研究领域的现实需求,致力于构建融合“资政、咨商、启民、育人”功能为一体的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