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科创“年报”出炉:领跑科创板 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19/12/25 财经 浏览:629
2019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记者今天从上海市科委了解到,截至11月底,今年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论文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28%。
预计2019年全市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900家,同比增长70%以上,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超过1.2万家。1至11月,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1082.01亿元,同比增长15.8%。在科技金融领域,科创板上海上市企业13家,约占总量(68家)的19.1%,居国内第一。自9月20日发布以来至11月30日,上海“高企贷”已为824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237.59亿元。
今年,上海继续高水平创新人才集聚力度,截至11月底,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逾18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3.2万余份,占比约18%,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和质量均保持全国第一。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管理权与自主权,推进浦东新区先行试点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和用人单位信用管理制度。上海连续7年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排名第一;《全球科学家“理想之城”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家首选的中国工作城市。
今年上海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取得新进展,形成44项关键技术重点攻关项目清单。集成电路领域完成了制造装备、材料及零部件、核心芯片器件以及相关新工艺新方法的系统布局,14纳米制程工艺、300mm硅片的研发和市场化取得新突破;启动了“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基础理论、新型算法、脑机融合、开源框架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和布局,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实施新一轮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九期一、可利霉素片、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糖尿病药物YG1699、全景PET/CT、首款肿瘤电场治疗产品Optune等一批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和产业化实现重要突破。
另据了解,《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即将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介绍,科创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经济、金融、教育、财政等诸多领域,有必要通过制定《条例(草案)》,围绕科创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框架,开展顶层设计,综合各方资源,完善与科创中心相适应的法规体系。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和保障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处理好与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关系,形成最宽松的创新环境、最普惠的公平扶持政策、最有力的保障措施。
今年1月,市人大、市政府联合成立起草工作领导小组;9月初《条例(草案)》通过市政府成武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于9月下旬、11月上旬、12月上旬,进行三次审议;明年1月《条例(草案)》将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上一篇: 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落户临港
下一篇: 对比多条公链之后,我发现了一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