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在大数据平台搜索“高龄”“独居” 养老顾问拨出4700个关爱电话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在大数据平台搜索“高龄”“独居” 养老顾问拨出4700个关爱电话

发布时间:2020/02/29 新闻 浏览:708

2月28日报道:“喂,您好,我们是长宁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顾问,请问您是丁阿姨吗?”一大早,家住水成路河畔花园的丁阿姨就接到一通电话。这通电话来自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是长宁区在原先“养老顾问”基础上做加法之后的产物。在此次疫情特殊时期,这套无需与老人面对面交流,却能清楚掌握老人们现实诉求的大数据平台帮上了大忙。
在大数据平台中,整合了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涵盖区、街镇两级平台,并与市、区相关数据库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其中,“高龄”“独居”老人都有特别的标签,这也是此次电话拨打的重点人群。

截至目前,养老顾问已经向社区高龄、困难老人主动拨打关爱电话4700个,及时了解高龄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买菜做饭、看病配药、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及相关信息,为非常时期做好服务提供支撑。
“丁阿姨,现在疫情期间咱们尽量少出门,您现在身体怎么样?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告诉我们。”养老顾问刘娟在电话这头给老人做着疫情科普,丁阿姨适时提出了自己的困难。“我和老伴80多岁了,两个人生活尚能自理,其他没什么,就是疫情期间出门不方便,我们的春节前配的高血压药快吃完了,不方便去医院配药。”
下午两点,刘娟就来到丁阿姨所在的居委会,拿好老两口的医保卡和药品清单,戴着口罩、护目镜来到长宁区中心医院,在下午四点前,配好的药就送到了丁阿姨手里。
社区帮助缓解老人“取药难”“买菜难” 
疫情爆发以来,老年人怎么办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往日里,还有居家护理员或志愿者帮忙照顾,特殊时期,护理员、家政阿姨还未返沪,小区周围的餐饮店又还未开张,他们的日常生活怎么办?

长宁区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独居老人13314人,其中80岁以上6571人。如何全面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据上海市长宁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孟刚告诉记者,在大数据平台,平均每天要打出600个左右电话,这根细细的电话线可帮了大忙。但后台数据中,有些老人电话留了子女的,所以各街镇居委上门排摸也很重要。“电话中我们发现,取药难、买菜难是社区老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于是,这些问题又‘交接’给各街道居委会帮助落实。”孟刚说。
“消好毒、排摸人、守好门”,这是南汪居委书记徐冰冉这些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徐冰冉每天都雷打不动给结对的王阿姨打电话,问问她今天怎么样?有没有菜需要帮忙取?据徐冰冉说,王阿姨今年82岁了,独居,是教育系统退休下来的文化人,家里订了好多杂志,所以经常要帮王阿姨取门卫处取书、取菜、取快递。
“菜都是王阿姨的子女在线上帮忙订的,但老人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我们居委会负责送上门。”徐冰冉介绍道,对行动极为不便或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街道积极安排助老员,提供“一对一”生活照料,居委干部中7个人,每个人都有结对的“老伙伴”。
从代送菜、代买生活物品,到代配药,居委干部、志愿者们变身“代购”,以贴心服务满足老人们的生活刚需。
天山三村14号的施伯伯是位孤残老人,多年因风湿疾病致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都有钟点工帮其料理生活起居。某日上午10点,钟点工打电话到遵义居委,说自己因身体不适,不能继续帮施伯伯烧菜煮饭了,还请求居委帮忙料理。遵义居委书记姚学娟和值班干部张玉二话不说,当即就戴上口罩来到施伯伯家烧菜煮饭,之后还安排结对志愿者,上门帮忙。
开辟绿色通道  保障老人们的“一餐饭”
老人们的“一餐饭”需求进入主管部门视线。如何既能确保老人吃上热乎饭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避免感染风险?在长宁区天山路街道,老人的助餐服务早早就开始了。

据天山路街道办事处蔡倩告诉记者,每天有170客饭菜从天山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助餐点送出,送餐员们每天必须经过多次严格的体温检测,同时口罩、帽子、面罩等防护措施一应俱全。在住宅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后,外卖员、快递员都无法进入小区。街道、社区积极与小区物业沟通,为老年送餐服务开辟了“绿色通道”。送餐员统一着装、佩戴专门制作的胸贴,经体温测量后,即可被放行,将餐品直接送到老人家中。
据长宁区民政局透露,连日来,长宁区各街站排摸底数、建立名册,对全区9402名高龄困难老人,努力做到服务全覆盖,对311名有护理需求的老人,安排了134名养老护理员提供上门服务;对有助餐需求的老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日送餐量719客;对社区高龄、独居、失独等老人,由2596名“关爱员”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关心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对无法出门的重点关爱对象,居委工作人员、志愿者提供代领口罩、代买生活物品、代配药等服务,并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通过“一本名册”排摸区内老年群体,借助“一个平台”大数据主动拨打关爱电话,完善“一套机制”,提供居家养老、上门助餐“一揽服务”,建立包含志愿者、居委会的“一支队伍”,长宁区靠着这“五个一”工作举措,保障社区高龄困难老人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生活。疫情之下,如何平衡好防疫和养老服务保障之间的关系,长宁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