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东华大学生毕业返乡就业:在祖国的北疆仰望星空
发布时间:2020/06/03 新闻 浏览:634
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受疫情影响,毕业生求职更是面临不少困难,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焦虑重重。回老家,还是留在上海?对于众多在沪毕业生来说,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然而,“理性”“多元”也是今年记者采访中感触很深的两个就业主题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去西部、基层一线、返回家乡小城……黄姝婷是2020届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硕士毕业生。经过这次特别的求职季,她在家乡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现入职内蒙古航天红岗机械有限公司,已工作三周。“我就想为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挥自己所学,做一颗中国航天事业的螺丝钉。”黄姝婷说。
黄姝婷是一名北方女孩,2013年考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四年本科和三年研究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小纤维,大学问。”随着对专业学习的深入,黄姝婷也慢慢改变了自己对于纺织科学的认知,从懵懂到热爱,从热爱到专研。她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生二年级就在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纺织研究杂志》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术之余,黄姝婷不断充实自己,向身边的人、向社会传递能量。“我出生在集宁一个北疆小城,在考到东华之前,从未出过内蒙。”黄姝婷坦言,刚刚来到这霓虹闪亮的上海滩,内心还是有些彷徨。“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让我找到了自信、乐观的自己。”
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姑娘不断尝试着校内外各种角色和实践机会,在学校做学生工作,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实习,在上海市黄浦区挂职锻炼,多次担任展会志愿者,参加纺织援疆团,荣获各类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东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十多项荣誉。
优秀的黄姝婷在上海就职也毫无压力,为什么选择返回家乡到西部就业?黄姝婷说,“每天能听到乡音很亲切,家乡也很需要大家学有所成回来贡献力量,现在所做的事,被公司所需要、被祖国所需要,还能陪在父母身边孝敬他们,这些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用物质是换不来的。”
为什么选择成为一位航天人?“我上大学时就对国家的航天工程非常感兴趣,经常在新闻上看到那些关于东华的航天故事,自豪感就油然而生。”黄姝婷说,从解决老百姓“穿衣难”的民生难题,再到服务航天员服装的设计研发、“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天宫”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实现“纺织强国梦”的道路上,一直有东华人不断传承的身影,航天梦的种子可能在那时已经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疫情期间,着急找工作的我一度有些迷茫,幸好有导师和辅导员及时、耐心的疏导和指点让我不断成长进步,并实现了成功就业。”据悉,东华大学组织了2020届毕业生线上求职训练营,训练营针对网申、简历、面试等求职的诸多“痛点”“难点”,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自信,更从容地迈出从校园到职场的第一步。(王宇)
上一篇: 未来,大数据能否成为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