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超大城市需要“超级大脑”(微观)
发布时间:2020/06/13 新闻 浏览:536
上海不少社区的独居老人家里,装上了“智能传感器”。在家门、水表、燃气管道等位置设置的这一小小“神经元”,一旦监测到开关门、用水时间、燃气使用等发生异常,就会综合判断老人可能面临的危险,第一时间发出警报。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收到预警后,将随即上门核实处置,尽最大可能为独居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和风险挑战,要有前瞻性谋划。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对“城市体征”有动态、全面的了解。上海在城市管理中致力于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持续推进“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数据归集和应用不断强化,类似独居老人看护这样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见。从市到区再到街镇,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打造“治理要素一张图”,空气质量指数、交通客流量、水质达标率等各项指标的实时变化,都在一块大屏幕上一览无余。目前,这一系统已整合接入了公共安全、绿化市容、卫生健康等30多个部门的100多项基础数据,大到城市防汛监测、客流分析,小到玻璃幕墙坠落风险提示、渣土车未盖顶预警,都能实现智能响应、迅速处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海加强“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正是为了在超大城市管理中,解决信息分散、管理多头带来的城市治理低效与失焦的问题,力争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从人口进出,到车辆流转,再到水电使用,“一网统管”平台把城市全面“数字化”,为及早预见潜在风险、尽早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的决策基础。
城市治理现代化绝不只是技术手段先进化,更需要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如何让城市运行更有效率、风险防范更加科学?不能依赖于部门“各扫门前雪”、基层事事逐级上报,而要靠关键数据的跨部门联通共用、处置突发事件的跨层级协同。在各地的实践中,要立足于将部门间分散的系统整合统一,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介入打破“信息孤岛”。唯有把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作为评判标准,才能真正从海量数据资源中释放出城市治理效能,为城市治理带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1日 05 版)
上一篇: 上海推出26条举措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