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造船机器人生产线运行 上海智能航运开启“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0/12/23 新闻 浏览:488
对于港航业来说,2020年极不平凡。年初,谁也没料到中国出口会迅速恢复并实现同比正增长,同时,因为供需不平衡和物流不畅通,中国出口货物海运价格暴涨。供需和运价终会回归正常水平,但有些改变却不可逆转,比如智能航运因疫情开启“加速跑”。
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近期发布了《长三角智能航运发展报告》(2020),指出新冠疫情放大了航运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让远程会议、移动办公、网上订舱、网上卖船等已有成熟数字化方案的新模式更加普及。而智慧港口、智能仓库、智能船舶、智能验船、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方面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在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的上海,这样的变化尤其明显。今年3月,学界率先亮明态度,上海海事大学第一次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将面向智能港口与航运和智慧物流与海事,实施专业交叉培养。海事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想要培养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供应链、智能航运服务和监管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7月,船舶制造业也有新突破,中船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首个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启动运行。这是业内领先的船用吊马生产线,第一次在船舶行业内集成了机器人视觉识别、智能抓取、智能焊接等技术。江南造船方面表示,公司还成立了5G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并完成了多个生产车间的5G网络部署,为智能生产奠定基础。
9月底,上港集团正式发布“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将诸多知名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长江沿线各主要港口和航运企业团结在一起,共享数据、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上港集团此前一直致力于推动长江港航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平台。第一次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平台信息的可信度提升,链接金融成为可能。
进入12月,第三届智能航运与新基建峰会在上海临港举行。峰会上,临港新片区方面表示,将依托滴水湖打造上海第一个无人船艇测试场。该测试场面积约为0.75平方公里,包括一块长约1200米,宽约20米的测试功能区。
此外,在航海保障方面,今年,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推出了“海陆融合一张图”及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这也是国内第一张同时覆盖整个中国陆地和领海区域的数字地图(海图)。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还研发出全国第一套智能海事安全保障系统。它能根据周边船舶的航行态势,结合船舶碰撞模型,利用智能算法对船舶危险行为进行预判,并通过无线电等途径及时向涉险船舶发出预警信息。
这些不同领域的六个“第一”只是上海港航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速的一个缩影。当下,行业内有了明确的共识,随着智能航运的发展,货运船舶将走向无人化;港口将走向完全自动化;监管和保障的对象将逐渐由人转变为智能化的机器。今年,北斗导航系统完成了全球组网,有专家表示,“5G+北斗”将成为智能航运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两者能够相互赋能,带来大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