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复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正式落成 向社会开放
发布时间:2021/07/04 教育 浏览:569
国顺路650弄,玖园,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雅称。恬淡的名字,并不影响其在中国教育与科学历史上星光熠熠。
从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复旦老校长陈望道,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及谷超豪、胡和生夫妇;从新中国遗传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到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谭其骧,经济学家蒋学模、张薰华,“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都曾在此先后为邻。
昨天,园内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一新,向社会开放参观。至此,“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正式落成。
3位科学家与两栋小楼
“绿滋萝屋最娇娆,七月庭园似火烧;夹竹桃遮红月季,鸡冠花映美人蕉。”许多人会意外,这首诗竟是出自数学家苏步青先生之手,这番田园拾趣,便与玖园息息相关。
1956年9月,经报请上海市委同意,由中央特批的两栋教授别墅开始动工。教授别墅建成后,65号楼成为陈建功先生的居所。陈建功是第一位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他谢绝导师挽留他在日本工作的好意,毅然回国,教授数学。他撰写了《三角级数论》,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并与苏步青共称“陈苏学派”。65号楼的第二位入住者,是谈家桢先生。苏步青先生入住了61号,直到病逝前,在此居住近半个世纪。
从窗户往外看,在与陈望道先生家之间的草坪上,当年苏步青亲自开垦出一片小菜圃,种上南瓜、冬瓜、扁豆。有一年遇上大丰收,他抱着一个特大冬瓜跟友人、学生“显摆”,“这个大冬瓜,28斤哪!”
“看花须走马,下海为捕鲸”
玖园旧居落成仪式的台下,一位年过八旬的白发老先生驻足观看,他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华宣积,苏步青先生的学生。在1972年到1975年间,他几乎日日来到这里,5时30分在门口迎候先生,17时左右,在园门外送别先生。两人每天“上班”的地方,不是复旦大学,而是需要横穿整个上海的江南造船厂。
旧居展厅的照片,将他拉回到与先生共事的岁月。那是苏步青在江南造船厂劳动时,与学生、工人的合影。苏先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了船体放样问题,帮助工人们免于在烈日下艰苦的户外操作,为国家解决了造船难题。此项科研成果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重大科技成果奖。
近三年寒来暑往,苏步青几乎没有稍歇。他曾在诗里这样描述心境,“乡仗非所愿,蜗居了我生?看花须走马,下海为捕鲸(指去江南造船厂)。”华宣积记得,每次送苏步青回到玖园,目送劳累一天的先生走进去,他一身淡蓝色中山装,夹着个黑色的塑料文件包,背影挺直,走得极快,一会儿便消失在直路拐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