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探索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实践路径 宝山 “零碳园区”示范标杆项目启动建设
发布时间:2021/09/13 新闻 浏览:409
每幢建筑都拥有“自循环”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每辆电动车都可告别“里程焦虑”,随时随地实现超级快充……近日举行的零碳上海高峰论坛上,宝山区、中国宝武集团、华为等共同启动建设“零碳园区”示范标杆项目,以此为突破口探索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
零碳建筑:从材料到机电,形成“自循环”
与会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独木不成林,一座城市的“零碳”可被拆解为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家庭等。唯有真正激发每个人的参与动力,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的碳达峰路径有独特的样本意义。
业界普遍认为,工业园区等大型公共建筑是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最佳场景。新启动的零碳园区初期规划中,零碳建筑赫然在列。
谭洪卫,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关注绿色建筑的创新发展。全国各地许多城市正在经历新一轮城市更新。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不容忽视。“从建造到运营,如果以全生命周期来计算界定,它的碳排放量能达到全社会总碳排放量的近一半。”他进一步分析,建筑领域碳排放又分为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中,后者占据碳排放总量的80%,主要包括电力、热力等能源消耗。在他看来,零碳建筑指向的是一整套完整的建筑体系。从材料、机电设备到环境控制,统统都要在这套体系内有序运转。
未来五年,上海将把零碳建筑实践与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到2035年,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其中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还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专家认为,结合实践探索,上海还有望提炼执行更多能耗约束性指标,由此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壮大。
零碳电网:“数字底座”为园区赋能增效
“数字底座”是不少人从零碳园区中读到的一个关键词,它可以调节建筑内外各项能耗指标参数,由此大幅提升用电效率,也能为园区内各个子模块提供“自我诊断”“自我优化”。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方良周认为,在迈向“双碳”目标过程中,人们肉眼可见的一个变化是:路面上行驶的新能源电动车越来越多了。电动车的诞生、普及,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更清洁绿色的出行方案。但同时,也在无形中使得用电网络承压。
许多人不了解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用到的电,其本身也是需要维持瞬时平衡的复杂系统。当新能源比例越来越高,它所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就会让电力网络瞬时平衡面临新挑战。“这时候,就需要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来调节电网,使供需适配平衡。”新启动的零碳园区,未来计划提供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即源网荷储一体化,以一体化思维解决瞬时电力波动问题,使园区运维更稳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