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上海如何打造“公园里的城市”?黄小路委员:为公园制定规范,给绿化赋予功能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上海如何打造“公园里的城市”?黄小路委员:为公园制定规范,给绿化赋予功能

发布时间:2022/01/23 新闻 浏览:591

1月22日报道:绿色是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政协上海市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上海如何建设公园城市成为了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城市公园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的基础设施。”上海为何要建设公园城市?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小路表示,公园的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体现上海城市窗口形象和文明典范的重要标志。”

龚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上海将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千园工程”,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新建公园120座,新增森林5万亩、绿地1000公顷。

公园城市的蓝图令人向往,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目前,上海的中心城区可供公园开发的土地资源其实不多了。”黄小路委员介绍,当下上海正在推动“公园+”与“+公园”的建设,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均需要以公园建设为名进行报建审批。然而,这对于“公园+”’的“+”,也就是包括商业、文化、体育在内的公园的各种附加功能,均受到了当前公园设计标准的一定限制。

黄小路委员提出,人民群众对公园多功能的需求,已经与当下的公园设计规范形成了错位。这不仅制约了“公园+的推进,同时也将影响“+公园”的建设。

在本次会议期间,黄小路等20名委员联名递交《关于支持推进城市“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我们要给当下上海的公园制定规范,也要给城市的绿地赋予功能。”黄小路委员向东方网记者介绍道。

何为赋公园以规范?黄小路等委员在提案中表示,上海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应当注重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因地制宜探索拓展“公园+”设施建设,尤其可选择在城郊结合部街镇开展试点,在试点基础上修订完善“公园+”标准规范。在政策层面上,加快修订完善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拓宽思路,并创新完善本市标准,适当调整建筑物容积率指标。

何为赋绿地以功能?黄小路委员解释,当下,上海建设“家门口的公园”深入人心。一系列诸如口袋公园的设计,为城市公共绿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助力。这也同样为上海推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效范本

黄小路委员表示,未来,上海可进一步考虑完善城市绿化的应用场景,“我们在制定规范的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和规划城市的绿化资源,赋予他们多样的功能。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到公园所带来的的多元服务。”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