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全市首家!长宁这家司法所24小时为民服务
发布时间:2022/03/11 新闻 浏览:568
上班时间有人工,下班时间可AI…近日,上海市司法局发布了“十佳新时代司法所”名单,北新泾司法所作为全市首家全年无休的“24小时数字化司法所”名列其中。
“操作界面清晰、指示明了,按照指引一步步操作……”去现场一探究竟时,在北新泾司法所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域内,一个“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舱”看起来“高大上”,居民刘阿姨操作起这个“神器”十分得心应手。
科技感十足,但真的这么好用吗?老年人也能玩得转吗?“‘量身定制’的多功能服务舱,‘适老化’的特点尤为突出,”北新泾司法所所长高见解释道,考虑到北新泾老人多,老年人信息渠道较为闭塞且行动不便,而且有时候,他们的相关法律服务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满足。此时,“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舱”就能让难题迎刃而解,满足了居民们多元化、个性化的法律需求。
实际上,在这个服务舱里,居民还可以办理多项公共法律业务。如可实现律师对在押人员的远程会见,并在司法所与“智慧公证”系统对接的基础上,提供“驾驶证公证”“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多个公证事项的远程在线办理。
7×24小时“连轴转”,从跑断腿、磨破嘴到数字赋能、转型升级,北新泾司法所的数字化秘密“武器”可远不止这些。
“来,问‘小法机器人’几个法律问题,考考它吧。” 没想到,一般的法律常识还真难不倒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居民高兴地表示,“小法机器人”可是“24小时数字化司法所”的重要成员,自2019年在全区首家引进以来,它就成了大家的“团宠”。
“个头虽不大,可神通广大得很。” 居民们亲切地叫它“小法”,这台人机“互动式”人工智能设备,能够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对话、远程支持方式,24小时为居民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查询、律师预约等服务,实现了对流动人群、辖区居民的便捷化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数字化调解室”“法宣融平台”“公共安全体验馆”…… 一个个功能强大的应用场景,成为这个以“5大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出名的司法所的“支柱”,让大家感到“智慧无处不在”。
“设备的‘加持’虽然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但司法所工作人员依然全情投入”,居民们表示,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工作人员并没有“脱手”,而是耐心解答各类的咨询并积极办理各项事宜。
实际上,北新泾司法所的次次“蝶变”,居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近年来,北新泾司法所紧扣“数字化驱动、数字化赋能、数字化应用场景”方向,对司法所的服务大厅、调解室、智治中心等功能空间进行数字化升级,统筹市区、街镇及周边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打造以司法所为核心的基层法治服务枢纽,创新远程法治服务模式,提升法治服务辐射能力。
此次获评“上海市十佳新时代司法所”,是对北新泾司法所积极打造“数字化司法所”,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辖区居民提供智能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的充分肯定。
上一篇: 全力以赴阻断传播链 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下一篇: 人民至上 幸福“加温”——三论幸福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