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海峡两岸民办高校校长论坛举行 探究数字化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2/06/25 教育 浏览:339
6月24日报道: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今天下午,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民办(私立)高校校长论坛以在线会议形式在上海和台湾两地同时举行,来自上海、江苏、安徽、云南、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的近100位民办(私立)高校领导、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产教融合育人,强化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本届论坛由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联合主办;上海建桥学院、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联合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创新与发展”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为民办(私立)高校加快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享经验,提供智慧。
针对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董秀华、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杨俊和、台湾正修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周灿德、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秘书长吕正良分享了经验与思考:当今,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普及化”的新阶段,面临着“数字化”的新挑战;同时,社会与市场对基础性人才的争夺趋于白热化,新兴产业中间层人才需求凸显,传统行业转型发展人才需求升级。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认为,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主力的两岸民办(私立)高校,同样面临科技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全球价值链越来越呈现出高度复杂的分化状态,单一的线性价值链条越来越被相互交叉的、蜘蛛网状的复杂价值链所取代,在这一进程中,产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高校要紧握企业伙伴的手,转变传统的教育培养过程,和企业一道成为协同育人的主体、互利发展的共同体。
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博士表示,两岸民办(私立)高校都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对于民办(私立)高校的举办与发展,两岸高等教育管理机构都持肯定态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帮扶政策。近年来,通过互选学生研修学习、举办假期访学活动、合办学术活动、建立双联学制、合作办学等方式,两岸民办(私立)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对于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两岸民办(私立)高校相互都有殷切期待,希望双方能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说:“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纷纷将传统的线下教学转移到线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也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此同时,5G、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教育新基建的深入推进,加速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变革,其中蕴含大量的创新,也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和困难。”
闵辉表示,民办(私立)高校要更积极思考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建设机会,以数字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点,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智慧教师系统建设,优化线上教学系统,创新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为核心,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为保障,重构教学资源,扩大资源供给规模,同时持续完善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的公平。
据悉,海峡两岸民办(私立)高校校长论坛最初由上海建桥学院、台湾崑山科技大学等院校自2008年合作发起,由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共同主办,迄今已在上海、台湾两地轮流举办了十一届,促进了两岸高校的深度合作。受疫情的影响,本届论坛首次在上海和台湾两地采用在线会议的方式举行,在创新会议形式方面实现了有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