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更好发挥高校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发布时间:2022/12/14 教育 浏览:229
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期间,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22年12月5日,实名志愿者总人数达2.30亿。青少年思想活跃,更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他们在志愿者队伍中的占比远高于其他群体。事实表明,志愿服务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高校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关键是提质增效。提质增效的理论逻辑,在于志愿服务育人的独特优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志愿服务作为最广泛的道德实践之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优势十分明显。以大学生为例,他们的生活空间主要在校园,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志愿服务将大学生与社会连接起来,使他们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做到知行合一。这种育人方式源于生活、来自社会,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感恩、亲社会和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可以深入了解国情和社会现实,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自愿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特点,学生自愿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刻的自我教育过程。特别是随着志愿服务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青年群体,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快,善于将其应用到志愿服务领域。这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掌握、应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很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引领示范和带动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新风尚的风向标。
志愿服务育人的成效有目共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文件中,往往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育人方式予以强调。教育部专门就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印发文件,有力推动了学校志愿服务的发展。近年来,学生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育人效果更加凸显。但也要看到,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如教育培训缺乏连续性、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有影响力的服务项目不足、应急志愿服务能力不强等。解决好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志愿服务育人提质增效。
志愿服务涉及面广、环节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化教育培训是志愿服务育人提质增效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志愿服务领域的扩展、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和志愿服务项目的推进,志愿服务不断走向专业化。因此,要着力夯实志愿者培训的师资力量,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从开展志愿服务需要的专业技能素养和志愿服务基础培训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培训,逐步提高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
完善工作体制,是志愿服务育人提质增效的重要条件。随着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凝聚志愿者资源的载体,逐渐替代零星散发的志愿服务,成为组织志愿服务开展的有效方式。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方式包括学校组织开展、学生自行开展两类,但学校组织开展是最主要的方式。学校应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尤其要重点扶持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建设。对于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要从志愿者招募、定岗服务、风险防控、认定记录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相关指导工作。
制度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招募、保障和褒奖等方面的具体制度,落实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实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我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