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申城“安全有序”背后有智慧公安赋能 被评为全球最安全城市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申城“安全有序”背后有智慧公安赋能 被评为全球最安全城市

发布时间:2019/09/05 新闻 浏览:1079

原标题:申城“安全有序”背后有智慧公安赋能   
据《劳动报》报道,今年以来,报警类110同比下降25.9%;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7.2%;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4.2%。安全有序,已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昨日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介绍了上海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关情况。
晒一晒上海
今年的成绩单
上海从2017年9月开始,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框架下建设智慧公安。经过两年的努力,智慧公安对警务活动和社会治理的赋能效应逐步显现,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创新高,携程网评选的2018年度国内最有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上海排名第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去年将上海评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
据上海警方介绍,今年以来,报警类110同比下降25.9%;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7.2%;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4.2%。刑事案件破案数、打击数均上升15%,71起命案、75起抢案全破,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即发即破,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达到60%。暴恐袭击和枪爆案件持续保持“零发案”。
此外,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2%、13.3%和3.2%;“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提供的全国城市拥堵排名,上海从去年第8位降到今年第15位,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
70万套安防
“神经元”站岗放哨
据了解,全市公共区域布设安防“神经元”70余万套件,全领域全天候全时段为城市安全站岗放哨。街面“电子警察”升级为“平安卫士”,既管交通违法,也管社会治安,抢劫、抢夺等街面犯罪。3400余个居民小区已升级为智能安防社区,加装了智能门禁、“微卡口”、烟感等“神经元”,不仅入室盗窃实现了“零发案”,而且独居老人看护、停车阻塞通道、高空抛物伤人等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破解。
此外,初步建成匹配上海城市体量的公安大脑,为打防犯罪和行政管理插上了智能化翅膀。依托三维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警务微信系统,实时撒点警情,精准定位警力,就近调度装备,自动触发预案,并通过数据警察24小时在线提供情报服务,使民警到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20%、警情处置时间平均缩短35%。
一批会“思考”的智能信号灯、会发声发光的行人过街提示器亮相申城,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用“智慧”激活城市血脉。“非接触、不停留、有尊严、无辐射”的智能安检设备用于国家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不仅缩短了安检时长,增加了危险源的识别种类,还给市民以轻松便捷的安检体验。大人流监测已覆盖外滩、豫园等主要旅游景区,动态掌握现场人流变化,实时指导精准实施限流、单循环、交通管制等疏导管控措施,节日里尽管人流如织但秩序井然。一批多功能一体机投放在派出所,可自助办理户政、交通、出入境等事项,能像银行ATM机一样为市民提供24小时服务。
民警用行动
换来群众幸福感
据了解,上海的警力仅占常住人口的21‰,在全球一线城市中是最低的。为了依法惩治罪犯,民警披星戴月千里追凶、不畏艰险;为了防止群众被骗,民警放弃休息走家串户、费尽口舌;为了群众出行安全,民警无论寒暑奔跑守护、指挥疏导。上海电视台连续两年制播的《巡逻现场实录》,真实展现了民警“5+2”“白+黑”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马天民”精神。
安全有序的背后,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市民的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越来越强,旅客自觉排队入园、乘客自觉接受安检、机动车自觉礼让行人、路口并道车辆“拉链式”交替通行,“秩序之美”无处不在,演化为城市新时代的新时尚。市民群众对公安工作也给予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已有1200万热心市民关注“上海警民直通车”;有104万热心市民加入了“微信警务室”,通过互助解决了30余万个安全问题。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