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走进2018“航海生活节”:牡蛎是天然滤水器 “彩虹鱼”2020年实现载人
发布时间:2018/07/06 财经 浏览:1102
图片说明:志愿者正在教小观众制作海洋漂流瓶,并讲解海洋知识。
牡蛎是天然滤水器?海底生物并不靠光照生活?已成功下潜1.1万米的“彩虹鱼”着陆器未来还能载人?这些问题都能在2018“航海生活节”上找到答案。今天是中国航海博物馆开馆八周年纪念日,为期6天的“航海生活节”也同期拉开帷幕。东方网记者在现场看到,数百名观众今天上午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座、亲手制作海洋漂流瓶等方式,与中国航运来了次“零距离”接触。
图片说明:航海生活节展示品。
灵巧小手亲制海洋漂流瓶
2018航海生活节首日,中国航海博物馆里充满了不少小观众的身影。对于馆内的互动体验,他们兴趣盎然。
在深海探索馆里,三位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海洋漂流瓶。“海洋是分层的,200米以上是光照区,200米至1000米是昏暗区,1000米以下则是黑暗区,所以我们制作海洋漂流瓶时,需要分层制作。”志愿者许雅晶一边教小观众们制作海洋漂流瓶,一边讲解海洋深处的奥秘。
另一展台上,牡蛎吸引了小观众们的注意。经常在餐桌上出现的“生蚝”,也叫牡蛎。据展台志愿者介绍,牡蛎礁是当今地球上受破坏最严重的海洋栖息地之一。在短短两个世纪中,全球85%的牡蛎礁已经严重退化。牡蛎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水污染、海岸线开发等。事实上,牡蛎是天然滤水器,一个健康的牡蛎最快每小时能过滤5升水,一天能过滤一整浴缸的水。同时,牡蛎礁一般位于近海浅滩区域,是飞鸟、鱼、虾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还能减弱海风对海岸线的破坏。
图片说明:此次航海生活节上设置了不少互动环节,让小观众们能在趣味体验中获得海洋知识。
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张东苏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航海生活节上展示了不少海洋环保方面的知识,比如海洋垃圾有哪些、如何防止此类问题的产生等,“希望通过此类问题的展示来唤醒公众对海洋环保的关注。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不少互动展区,从而使亲子家庭体验更多的航海乐趣”。
万米深海作业不是梦
除了聚焦海洋环保,展示我国航运先进技术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航海生活节展区,一座名为“彩虹鱼”的着陆器模型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欣赏。
图片说明:“彩虹鱼”着陆器模型在此次航海生活节上亮相。
“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主要由浮力系统、抛载系统、电控系统和水面通信系统组成。三台着陆器各有分工,1号着陆器主要用于海下拍摄,2号主要用于沉积物取样,3号主要用于诱捕宏生物。根据数据显示,三台着陆器的布放深度均超过一万米。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馆长宁波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3台全海深着陆器和1台全海深的无人深潜器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全海深无人深潜器技术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同时拥有无人深潜器和多台着陆器协同作业能力的国家,将为全球科学家开展深渊海沟的研究作出重大的贡献。
以往,深渊区代表了一个人类未知的海洋生态系统。每下潜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当下潜到11000米深度时,人所受压力就相当于一个脚趾头顶起3辆SUV所承受的压力。不过,随着我国航运技术的不断提升,深渊区已不再是未知区域。东方网记者采访中获悉,到2020年,“彩虹鱼”将搭载3位科学家实现在万米深海作业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航海日。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我国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航海博物馆,也将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展将在白玉兰广场上进行集中展示,人民广场地铁站、浦东机场等客流较大的交通枢纽也将举办与航海日、中国航海博物馆相关的主题展览。”张东苏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还特别提到,7月11日当天,中国航海博物馆还将免费对公众开放,希望社会各方前来馆内参观,让更多航运知识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