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双减”后课余做什么?206节“虹”微课18个“虹”舞台 免费等你来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双减”后课余做什么?206节“虹”微课18个“虹”舞台 免费等你来

发布时间:2021/10/19 教育 浏览:456

 

“双减”背景下,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这是不少家长的新焦虑。在核心素养时代,如何丰富学生们的课后活动?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推出206节“虹”微课、18个“虹”舞台,免费共享给全市青少年儿童以及广大的市民朋友。10月17日,首批线上活动及课程向社会公众正式发布,线下活动学材赠予虹口区基地学校代表。

 

精心打造线上“虹”微课

科学魔法秀、创意生物实验、趣味手机摄影……这些平时不少家长“秒杀”不到的课程,如今在线上可免费共享了。

 

从去年开始,虹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先后打造了206节“虹”微课,总时长超过2485分钟,其中包含普惠型微课123节以及精品型微课83节,内容囊括了艺术赏析、艺术培训、摄影赏析、指南针传统文化、垃圾分类、“虹”色记忆探访等微课及讲座。

 

形式不拘泥于上课。虹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倾情打造的学生精品剧目如《笔墨丹心》《青春颂歌》《恰同学少年》等已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的“虹”舞台栏目陆续和大家见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关注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公众号,看到了基地老师分享在网上的茶艺课程介绍视频,通过一起视频学习,我和孩子有了一种新的体验。”指南针计划青少年基地学员孔德鸿同学的妈妈告诉记者,她通过公众号报名参加了指南针基地的周末亲子体验活动,无论是版画、木工、茶艺,每次都有多种活动可供选择。“我和孩子一起动手完成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在孩子有所收获的同时,也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我的焦虑也得到了缓解。”

 

“双减”涉及校内、校外两个场所,又涉及教育理念、教育评价转变以及教育方式创新,还涉及良好社会环境的积极营造以及教育资源合理均衡的有效配置。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马振敏表示,线上资源的开发及共享不仅大幅拓宽优质校外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也促进了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学其所长、学其所爱。

 

优化线下课程布局

不仅线上资源丰富,线下活动也是“百花齐放”。

 

木工、陶艺、茶艺、造纸印刷装帧、扎染……这些平时很少能参与到的活动课程,如今在虹口逐渐多了起来。秋季新学期,虹口青少年活动中心欧阳路总部、“指 南针”分部、科技实践中心、舞蹈中心四个校舍分别开设了科技、艺术、指南针、媒体活动、舞蹈等线下课程,每周共计246个课程班级、492课时的接待量,比上学期增加了24个项目41个课程班级,包含二胡、戏剧、古筝、打击乐、小提琴等艺术类课程,电子制作、智能设计、趣味实验等科技类课程,以及少儿茶艺等综合类课程,每周接待学员高达2600多人次。

 

形式多元、内容精彩的线下课程让学生们课余时间有了好去处。来自新北郊初级中学的初三学生代表李忱芯与“中心”陶艺社团结缘已有6年,从知识学习到专业操作,从作品临摹到独立创造,从一名陶艺爱好者成长为制作达人,李忱芯说:“陶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临近升学,但我会继续参加社团活动,把在陶艺社团感受到的快乐带给学校里更多的同学,让大家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受快乐!”

 

虹口区青少中心蒋东主任表示,在后续工作中,将积极发挥校外教育核心“枢纽”作用,探索“云端少年宫”的建设及运营。同时,也将继续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梳理有经验、有资质、有成效的优质三方公司及课程,整理成库后共享给有需要的基层学校。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