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让学校、家长和社会真正重视劳动教育,需对症下药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让学校、家长和社会真正重视劳动教育,需对症下药

发布时间:2022/05/10 教育 浏览:799

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日发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显示,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不同年级段。小学生将被要求会炒西红柿鸡蛋,搞得了盆栽水产养殖等。

此前,我国中小学就有劳动教育,不过一直存在被边缘化、弱化等问题。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就直指这一问题,提出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这样的报道频频引发社会热议。

将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释放出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而要让学校、家长和社会真正重视劳动教育,需要对症下药,找准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软化的根源所在,强化依法治教;同时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推进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中小学校按课程方案与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课程,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但具体到学校办学实践中,却存在重视智育,轻视美育、德育、劳育等功利化、短视化办学倾向。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按课程与中高考的关系,把课程分为“主课”“副课”并区别对待,结果就是所谓的“副课”被挤占成常事。如果依法治教不能落在实处,“五育并举”不能被坚持,那么即便劳动课独立成为一门课程,其被弱化的老问题将依旧存在。

对于劳动教育,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有家长就对劳动课的设置持保留态度,认为孩子去学校是读书不是去做体力劳动。还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引导”学生从事体力劳动、生产劳动,系逆势之选。炒菜的话,买一个机器人炒菜机就能解决问题,让学生学炒菜似无必要。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替孩子包办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宜,将劳动立作学习的对立面,甚至用“不努力读书,今后就去做‘苦力’”等对孩子进行“恐吓教育”。这些错误的认识与教育方式亟须纠正。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很难说,学生不愿意成为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的现象与“崇尚读书、漠视劳动”这一观念的长期影响没有关系。

实现家长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纠偏,需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对照2020年发布的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或可将劳动教育评价作为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实践。评价学生是否上好劳动课,显然不应采取结果评价方式,进行所谓的劳动课考试,而应关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的表现,重视学生对劳动的体验,进行写实性、过程性评价,将其纳入综合素质发展档案。学校和家长必须意识到,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培养,如此方能为孩子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