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主题出版力作成书展热门 56位亲历者口述改革开放40年
发布时间:2018/08/17 财经 浏览:1178
8月17日报道: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对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成就与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是出版界“主题出版”的课题。上海书展作为弘扬主流价值、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热切回应新时代精神,在参展图书、展陈设计、活动举办等环节上进行精品化升级,突出引领作用。
什么是“主题出版”?目前一般认为,“主题出版”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等主题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
作为“2018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活动之一,主题图书《上海改革开放40年——那些年,我们的故事》新书首发式也在今年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百余位上海改革开放亲历者、实践者、见证者以及该书的采写者来到现场,与读者签名互动。
作为一本沉甸甸的“主题”出版物,由56位改革开放不同阶段亲历者口述,近30位资深记者(多为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和10余位年轻记者参与采写,从不同侧面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发生的巨大变化。全书以上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基本脉络、发展逻辑和历史方位纵向为轴,分为从“后卫”到“前锋”(1978~1990)、浦东开发开放与三个“三年大变样”(1990~2001)、迈向“四个中心”国际大都市(2001~2012)、筑梦新时代(2012~2018)四个部分。
50个极具时代意义的故事
“书里一共讲述了50个极具时代意义的故事,其中有不少上海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第一’,反映出上海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该书主编、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孙洪康说。这些“第一”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第一只股票、上海批租的第一个地块、上海市郊农村第一家专业户经济联合体、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上海地铁一号线诞生、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斜拉桥等。此外,该书还披露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汽车城、洋山深水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战略论证、决策与建设过程,用城市的变迁,展示时代变革的生动画卷。
历经40年改革开放,上海已经从共和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发展成一个生机勃勃、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迈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这部口述史中,也叙述了上海“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的实践,聚焦上海所承担的两大国家战略———自贸试验区与科创中心建设,彰显上海“再出发”的使命。
56位亲历者、实践者口述历史
曾任上海纺织工业局党委书记、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朱匡宇,作为亲历者代表来到了新书发布会现场。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上海“母亲工业”的纺织工业,首当其中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在经历了“壮士断臂”,对长期亏损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予以解脱,同时重新构筑大服装、大装饰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支柱产业,到1998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扭亏,走在全国纺织业脱困前列。
1993年底开始,品牌经过市场的洗礼,“三枪”(针织品)“海螺”(男装)“凤凰”(毛毯)“民光”(被单)等20只有实力的著名品牌脱颖而出。朱匡宇回眸上海纺织工业这是多年的历史轨迹,这是一条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之路,它的调整、改革开了全国传统产业改革的先河,成为其中一个缩影。
上海大剧院的建设者乐胜利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他记得,1994年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率领以色列爱乐乐团首度访沪,随行的还有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演出在原市府大礼堂进行,设施简陋破旧,让帕尔曼留下了“上海有世界上最好的观众,但也有世界上最差的剧院”的遗憾。1994年起大剧院的建设者怀着“为上海人民争光,对子孙后代负责”的信念开始了筹建工作,乐胜利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
20年前大剧院建成首演后,许多上海人见面时的常用语是“你去过上海大剧院吗?”。20年后更多上海人乃至长三角观众更多的是讨论“最近你到上海大剧院看演出了吗?”乐胜利认为,20年前上海在全国率先建成大剧院,它的品牌创立极其艰辛,它见证了文化产业从青涩走向成熟。最近上海又有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启动,它们都将和上海大剧院一起,成为申城文化版图上的新地标。
作为这部口述历史的采写整理者,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资深记者们也是上海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宣传者。许多人在不同时期见证和报道了上海改革开放,当年许多“第一”的新闻报道就出自他们之手。他们对这段历史不仅熟悉,还怀有感情。该书执行主编、市档案馆巡视员肖林说:“以这批老记者为主体进行采访写作,具有独特的优势。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些故事中唤起激情和回忆,因为我们都是亲历者、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