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崇明园艺村年入4000万 农民家为何成"网红"打卡地?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崇明园艺村年入4000万 农民家为何成"网红"打卡地?

发布时间:2019/07/05 财经 浏览:954

1080
 
据劳动报报道,一个上海远郊的村庄,如何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的?居民们普通的房子,怎么会成为老外们热衷的“打卡”圣地的?位于崇明港沿镇的园艺村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据悉,这个远近闻名的黄杨村,有着“瓜子黄杨之乡”的美誉。全村80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1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约2万株,最长树龄超过200年。
过去,黄杨村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然而因村民原始落后的“散兵游勇”式的销售模式,黄杨村始终没有形成气候。自从去年起,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打造盆景工作室及村容村貌不断提升后,村民们“抱团协作”,取得了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的佳绩。
去年6月,园艺村入围首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而记者从崇明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现场会上获悉,像园艺村这样的乡村,到2022年崇明要建成20个。
提了“颜值”更有“价值”
今年65岁的茅锦昌,家住大港公路北跃进河路路口附近——园艺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核心区。茅锦昌家种有约3亩的黄杨树,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售卖黄杨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
茅锦昌说,他与黄杨树已打了近40年的交道,如今退休在家的他终日窝在黄杨园里,除草、施肥、修剪枝叶,呵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因为园内的黄杨树都是从一棵老树上繁衍而来,茅锦昌还给自家黄杨园取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名字“子孙满堂园”。
最近一段时间,茅锦昌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时不时会有不速之客到来,打扰他原本清净的生活。
“前两天,有十几个外国人突然‘闯’进了我家的黄杨园,又是跟黄杨树合影,又是盯着我家房子一顿猛拍,我真是被吓到了。”茅锦昌说,而这样的不请自来者还有不少,他家都成了“网红”打卡地。
茅锦昌家突然变得如此受欢迎,全是园艺村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带来的红利。他细数着过去一年他家及周边的喜人变化:家里的房子全部粉刷一新,白墙青瓦;家门口的跃进河通过生态治理,河水更清澈;家门口的出行道路以柏油替代水泥重新铺筑,并增添路灯。“女儿平时在上海市区工作,最近每次回来,都夸村里环境变好了,像是搬进了一个新家。”茅锦昌说。
卖黄杨不再“单打独斗”
园艺村虽因黄杨而声名远播,但其黄杨营销一直是以较为原始落后的“散兵游勇”式为主,各卖各家,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村民们的销售方式多以“守株待兔”或“提篮叫卖”为主。如何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协作”?港沿镇迈出了第一步。
在茅锦昌的黄杨园里,记者留意到,有多棵树上都挂有二维码牌。一问之下,原来是镇上为了便于客商第一时间了解“商品”详情,而专门为园艺村待售黄杨树统一制作的二维码牌。
记者试着扫了其中一棵黄杨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刻显示出这棵树的照片、高度、树龄、参考价格、主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有了这个二维码牌,商贩们看中哪家的树,不用四处打听就能方便联系上主人,也能第一时间对树况进行了解。”茅锦昌说。
同时,港沿镇还搭建了黄杨交易线上线下平台。今年以来,园艺村已通过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促成交易订单25起,累计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另一方面,相比于单纯地卖地栽苗木,园艺村也不断挖掘黄杨的艺术内涵,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如,特聘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长施勇如等8位专家为园艺村黄杨专家团成员,定期到村开展造型盆景指导,带动全村园艺盆景技艺的提升。
发展旅游作为另一支柱
从大港公路进入,一条慢行步道“大地艺术环”串联起黄杨驿站、紫藤水居等景致,一旁的赵公堤、砖瓦艺术园古色古香;经过生态治理的大港公路东沟、跃进河清澈见底,形成了一个“园在村中、宅在园中”的全域园艺公园。
记者了解到,目前,港沿镇还在努力盘活园艺村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等“沉睡资源”,引入小众旅游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
“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为基础,依托自然、文化、原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民宿、文创、园艺等新产业新业态,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崇明区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崇明的乡村振兴不是“工程振兴”,不在于开展了多少工程项目,而是要尊重自然生态,把握乡村定位,让乡村更像乡村,体现田园野趣,重塑乡村价值。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