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扩大内需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0/04/14 财经 浏览:910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必须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工作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主要在供给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和需求都有影响,但没有改变供需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的事实。扩大国内需求的着力点不能只放在需求侧,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消除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
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说到底,是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才可能消费什么。这次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扩张,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产量也逆势增长。这里当然有需求拉动的作用,但背后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撑,是相关行业企业敏锐捕捉疫情防控下的新商机,迅速研发推出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新应用的结果。这启示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调整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从深层次上解决供给同需求错位问题。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进而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新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提出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制约全局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结合各地各领域实际坚决贯彻落实《意见》,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推动改革稳步实施,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坚决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
历史上,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跃升,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和消费体验,形成前所未有的供给能力,而市场则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由此推动经济发展。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汹涌而至的疫情,也一定能够尽快恢复经济,重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4日 01 版)
下一篇: 商务部发布通告:停止两家公司防疫用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