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2020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调研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20/05/13 财经 浏览:592
上海早报网5月12日电 在第四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君智战略咨询10日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调研报告》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影响力成上升态势,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提升,同时消费者更加文化自信,掀起了“国潮热”。值得关注的是,58.44%的受访者认为,价格优势依然是消费者选择中国品牌的首要因素。
在受访的320位企业主和品牌管理人士中,80%表示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量萎缩、现金流风险、行业价格战是当下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不过,面对疫情影响,企业信心整体向好,超过80%受访者表示2020年将维持企业原计划或者积极扩张、开辟新业务。
调研中发现,依然有41.25%的受访者表示维持企业原计划不变,这很有可能使得部分企业犯下“刻舟求剑”式的决策错误,疫情下市场竞争加剧会让供需两侧的断层更为明显,忽视了市场变化,即便是复工复产,也并不等于复需求。国内市场需求虽然从萎缩中逐渐恢复,但存量市场的竞争加剧,此次调查中,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品牌竞争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同行竞争,超过36%的受访者感觉到企业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后企业首选的关键动作是维稳老客户(45.63%)、缩减运营成本(43.44%),采取保守措施的明显高于积极应对的,还有部分受访者选择了寻求政策支持。而在访谈中,部分企业等、靠、要的意识较浓。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采取发放优惠券、举办购物节和直播带货等方式,努力集聚市场人气,提振消费信心,消费呈现积极回暖态势。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必须找到自身的独特价值来赢得顾客,寻求新的知识支援链接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本次调查中,仅6.56%的受访者选择“打折促销回笼资金”作为当下的关键动作,而38.44%的受访者选择了“学习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来提升品牌竞争力,高于其他具体的资源类支持。君智专家认为,企业家尤其是创业者,要从“资源意识”转向“知识支援意识”,破除“等靠要”的思维障碍,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调查发现,受访者大都意识到了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如“品牌是一种顾客认同,体现了顾客对公司/产品的忠诚度”(42.19%),“品牌倡导了一种文化内涵,是企业价值主张的一种表现”(36.56%),但只有10.31%的受访者认同“品牌是企业战略的一种外在体现”。
专家表示,企业在供给时往往把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作为战略重心,而忽略了“品牌是企业战略的一种外在体现”,由于缺失了价值主张的对外表达,消费者只能以价格为首选诉求,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供需的错位,企业在交易中没有主导权,更不用说定价权,也就很容易陷入“性价比陷阱”。此次调查中,58.44%的受访者认为,“价格优势”依然是消费者选择中国品牌的首要因素,也正说明了品牌在消费者端的价值选择缺失。随着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会越来越向龙头企业对标,使得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价格越来越低,消费者最后选择的是品类,而不是品牌。
君智专家认为,品牌认知优势是公司竞争力的体现,并会最终成为核心竞争力。要实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企业亟需重整战略和思维模式。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中国品牌,努力向“微笑曲线”高端攀升,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品牌建设的地点在“人心”,因此,打造品牌就是要打造调动内外人心的认知优势。只有率先洞察消费者的尚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瞄准顾客认同的独特价值,在顾客认知中建立品牌,才能给予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有效建立“护城河”和“防火墙”,最终实现品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