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一场国家级比赛,上海“小产业”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2020/11/02 财经 浏览:523
在上海,农业属于小产业;可在一场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上,“小产业”脱颖而出,体现了上海科技兴农的新成果。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长三角一体化专场在上海落下帷幕。与其他比赛所不同的是,中国创新挑战赛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以“揭榜比拼”的方式评选。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机构发布需求,由拥有技术的团队应战。经过数月实践和评选,在最终公布的Top10解决方案中,来自上海的解决方案共有7个,其中2个为涉农项目;上海还获得了生态农业专场最佳服务机构奖,因为很多生态农业解决方案虽未进入Top10,却也服务了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者。
一场国家级科技比赛,上海三个奖项姓“农”,与上海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担当有关。据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石达祺介绍,上海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搭建了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了申请转让、成果定价、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的“五步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模式。
近5年来,来自上海的优质甜瓜品种“华蜜0526”、优质高产杂交粳稻品种“花优14”、中华绒螯蟹“江海21”等7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公开转化交易,交易金额超过9700万元。“上海方案”进入全国各地,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而且激发了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潜能。
同样地,在本次国家级创新挑战赛中获奖的解决方案,除了能解决发布需求企业的燃眉之急,也可推广复制到全国。
浙江省嘉兴市的秀洲区润烽生态农场是全国有名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在今年7月大赛启动时,心急火燎地发出“英雄帖”,希望能获得火龙果蚧壳虫生态防治技术。农场负责人张烽说,从去年4月开始,基地火龙果出现严重的虫危害,导致2/3以上的火龙果植株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给农场复工复产、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面对焦急的农场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彭勇政博士带着团队来到农场,研究蚧壳虫的特点。原来,蚧壳虫不仅繁殖迅速,而且表面有厚厚的蜡质层,常规药物难以触及虫体,分泌物会诱发煤污病而导致火龙果减产。好在在驻扎农场的1个多月中,彭勇政团队成功发现了蚧壳虫的天敌,生态防治的方案一下子有了方向。
在水稻种植领域,也有可领先一步的“上海方案”。在本次大赛中,上海资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净化稻田尾水的需求,因为在稻田排水时,泥浆、秸秆碎屑、氮磷等污染物因各种原因会一同排出,容易影响周边水体质量。
对此,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周胜博士带着技术前往合作社“提亲”:“我们的方案好比给稻田排水装上净水器,一个田块一个装置,工程量小,后期维护工作也很简易。” 根据测算,新技术对稻田尾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50%、30%和30%以上。
上海市农科院相关人士指出,上海水稻面积不超过150万亩,而且以绿色生产为主,稻田尾水排放污染并不严重,尾水净化技术需求也不迫切,只是不少合作社提前考虑到了生态种植的这个细节。不过,水稻是中国第一大主粮,发展并推广稻田尾水净化技术可有效消减相关污染,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