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政策领航,创业东风正劲;勇立潮头,才子机遇无限
2025年,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政策的东风与创业的热潮正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发展乐章。国家对于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空前,政策利好不断涌现,为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们搭建起广阔的舞台。 作为民生支柱产业,服装行业...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2021全球经济复苏有戏 缓慢恢复不等于高枕无忧
发布时间:2021/01/10 财经 浏览:543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基于对新冠疫苗将广泛推广使用的预估,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业内人士表示,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全球经济今年有望走出衰退阴影恢复增长,但发展前景仍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
有望恢复增长
世行报告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萎缩4.3%后有望在2021年恢复增长。报告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分别增长3.3%和5%,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分别增长3.5%和3.6%,中国经济有望增长7.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个月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预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2%,2021年年底有望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
“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呈现加快复苏和增长的态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春顶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首先,随着疫苗推广使用和治疗手段的发展,疫情会逐步缓和并得到控制,对经济的影响也将减弱。其次,各国相继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这些刺激政策的效应将在2021年显现并拉动经济增长。再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加快应用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新的增长点。此外,疫后加快重建有助刺激经济,2020年较低的基期水平也有利于2021年形成数字上高增长结果。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信号较为一致,主要原因有:一是预估疫苗实现大范围推广,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各国相继取消封锁政策,生产消费活动将陆续恢复;二是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将逐步回补释放,需求端增速明显提升,带动经济企稳回升;三是投资者对经济恢复的预期较为一致,各国各行业主要企业加大投资将形成周期性共振效应;四是疫情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以及各国主张的绿色可持续复苏,将给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领域发展带来更多机会;五是各国前期支持政策不会急转弯掉头,对经济的支持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也为经济复苏发展提供了保障。
李春顶还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不断开放的市场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报告说,中国经济将实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2021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7.9%。如果剔除中国因素,202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大幅萎缩5%,而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仅增长3.4%。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经济对带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不确定性仍存
缓慢恢复不等于高枕无忧。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可能出现不同的增长结果。在感染率持续上升、疫苗延迟推出的不利情况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被限制在1.6%。但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进程加快,全球经济增长或可提升至近5%。
李春顶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目前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主要因素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仍不明朗。另外,疫后的世界经济容易引发部分国家走向贸易保护主义,加速世界经济的重组与分裂,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会增加。
在庞超然看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因素包括:一是从疫情形势看,变异新冠病毒等新情况有待观察;二是主要经济体的经贸政策变化值得关注,如美国新当选总统拜登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关注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发展情况,如美欧新合作议程、英国“脱欧”后续情况变化等;三是全球债务负担对后续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各国为避免债务过度膨胀可能会采取的一些财政紧缩举措;四是前期刺激政策推高了资本市场价格,需要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以及风险跨市场、跨领域和跨区域传播等。
此外,报告还援引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的话说,尽管全球经济看似已步入温和复苏,但要确保复苏势头,为强劲增长创造基础,决策者仍面临重大挑战,涉及公共卫生、债务管理、预算政策、央行和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他表示,为克服疫情影响、应对投资风险,需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劳动力和产品市场的灵活性,提高透明度,加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