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深度融合,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1/01/14 财经 浏览:509
1月12日下午,上海举行生物医药产医和产融协同对接会。本次会议由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科创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共同举办。会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详细介绍了上海市推动产医融合发展首创建立的“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HI-CLIP)――临床试验加速器”。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介绍了上海推动产融融合发展首推的生物医药“新药贷”,相关单位在会上共同签署“新药贷”授信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发挥担保基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上海发布了2020年度生物医药产业十件大事。
首创临床试验加速器
上海拥有一批高水平医院,这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可复制的特殊优势。为将临床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能,2020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科创办、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工作对接机制,通过产业牵头部门与市级医院管理部门搭建起的桥梁,形成企业―产业牵头部门―市级医院管理部门―医院的链条式对接,有效降低沟通成本。
在此基础上,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首创建立并发布“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HI-CLIP)――临床试验加速器”,嫁接企业、医院的需求和资源,提升产医融合质量效率。特别是对本市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经产业牵头部门推荐,可优先进入本市市级医院临床试验,并在各环节予以加速。通过该加速器,改变企业原有通过线下寻求每家医院的传统串联方式,形成统筹管理后各医院同时线上接收信息的并联方式,预计将临床试验的平均启动时间从6-13个月缩短至3-5个月。
首推生物医药“新药贷”
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企业,普遍属于轻资产,往往很难通过传统评估标准取得金融支持,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化解本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难问题,2020年,市经济信息化委与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共同推出“新药贷”融资服务,这是上海首次推出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担保基金批次贷。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推荐、担保中心打包进行政策性担保、合作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受益面广、放款速度快的贷款服务。根据此次会上签订的授信协议,承贷银行将获得总额5亿元的授信额度,首批次将为约20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切实缓解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推动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首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年度十件大事
会上,上海发布了2020年度生物医药产业十件大事。分别是:
1.政企携手,众志成城,全力组织防疫物资生产,持续推进抗疫药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2.成立新一届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发布“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HI-CLIP)――临床试验加速器”临床试验加速器,预计将临床试验的平均启动时间从6-13个月缩短至3-5个月;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正式在上海挂牌;
5.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威高集团、信达生物等十余家知名企业签约落地上海;
6.打造“1+5+X”生物医药产业承载区,进一步提升产业空间,做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7.积极支持地产创新药进医保,包括4种一类新药在内,在沪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引进、生产的41种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8.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发布倡议书、首推“新药贷”、成立百亿产业基金、建立产业投资联盟,产业与金融走向深度融合;
9.优质企业强势崛起,累计12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科创板,上海医药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持续领跑;
10.产业氛围日趋浓厚,全年市区两级携手开展系列推介活动超20场,促进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