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数字治理、智能建造,张江引领“数字之都”新航向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数字治理、智能建造,张江引领“数字之都”新航向

发布时间:2022/06/24 财经 浏览:456

“数字城市”——听上去“科技范”十足的词语,其实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

如上海正大力发展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可以借助数字城市的“东风”,将“触角”延伸到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为老百姓织密“全域安全网”;又如疫情期间投入使用的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已经成为科技抗疫“利器”,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来自张江的易托邦、德拓信息等“数字城市”建设者,正顺应时代的变化,为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开启“新航向”。

科技,让智能建造更生态

“张江,是上海科技创新的代名词。我喜欢张江的创新力。”易托邦建筑科技创始人苏运升说,在大张江,这里有着对技术创新孜孜不倦的渴求,有着技术团队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

2005年-2010年,苏运升跟随导师参与了上海2010年世博会总体规划的全过程。在“城市生命”概念的指导下,苏运升做了一系列预制化建造、智能建造的科研;2008年汶川地震后,苏运升明显感受到中国智能建造、预制化建造,迫在眉睫。

瞅准时机,在充分科研准备的基础上,苏运升成立了上海易托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易托邦,寄托了我们的理想和情怀,寓意着易建宜居,托城兴邦。我们希望以此为平台,提升中国建造的科研含量。”

为应对疫情,易托邦与华大基因联合设计了可移动充气式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火眼实验室(气膜版)。“负压实验室的建筑本质就是形成人与自然之间隔绝、可控、宜居的环境空间。”

这一观念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后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包括2021红点奖产品设计奖“最佳设计奖”、2021IF奖产品设计奖、2021第十届“太湖奖”至尊大奖等。

“尽管拿了很多奖项,但易托邦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我们的真正使命是,通过膜材建造3D打印房屋,这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苏运升说。

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2020年,易托邦从松江区迁到了张江虹口园,成为“大张江”园区的一份子。“深圳有南山,北京有中关村,上海有张江。”在苏运升看来,张江就是创新的代名词,张江科技创新有着强大的动能。

“张江是上海科技创新的高地。”在张江,苏运升感受到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创新生态、宜居的人才公寓,也体验到其释放出来的强大创新活力。

“我希望在张江,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创造可见的贡献,把自己融入到大的技术周期和愿景中去,让自己的创新能够融入历史的洪流。”2021年12月底,苏运升荣获2021年度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杰出创新创业人才。“以前都是作品获奖,这次是对我个人的肯定,对我过去成绩的肯定,能拿到上海含金量这么高的奖项,我特别开心。”

基于快速建造房屋的优势,苏运升认为,未来“房屋母生态”将成为真正的“母生态”。他相信,张江人才推动张江创新,将“房屋母生态”产业带动起来,推动更多的技术创新。

科技,让城市治理更聪明

“活力四射!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张江的话,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词。”吴新野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里的技术氛围浓郁,年轻专家集聚,非常适合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科创人才在这里发展。”

吴新野,是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也是上海市领军人才、张江杰出创新创业人才。

“2011年,我来到张江漕河泾园区创业,至今已经十多年了。选择张江,就是因为张江非常有活力,这是一个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我们是高科技企业,人才非常重要。来了这里以后发现,张江不仅人才聚集,各项政策、配套设施都很好。”谈起当初选择张江的初衷,吴新野忍不住感慨。

吴新野说,自己走科研这条路,是因为一直抱着“技术报国、科研报国”的理想,“中国还需要很多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这个团队一直以来都从事技术研发工作,选择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在张江扎下根来。”

众所周知,上海的“两张网”建设颇具特色。“我们也有幸参与其中。”据吴新野介绍,疫情期间,德拓信息参与了“一网统管”平台疫情防控业务系统的建设,“这个项目对数据赋能实战的要求非常高,我们接到任务后,便迅速分成AB两组,每天24小时交替不断进行紧张的开发工作。项目小伙伴的加班值守,保障了业务系统的顺利运行,我们也觉得很荣幸。”

2020年4月开始,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开始着手进一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建设工作,这其中德拓团队主要负责的是数据治理相关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利用数智开发平台将从各个业务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表,通过数据治理规范治理成相应的服务于业务的维度表和事实表,并将处理结果、指标等数据在城运中心大屏上进行展示,包括大数据中心、各委办局的数据等,助力上海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城市治理新格局。

“无论是‘两张网’的建设,还是大家每天都在用的‘随申码’,我们都是核心参与力量。”吴新野表示,随着科研成果的落地,除了实现商业价值以外,还实现了更多的社会价值。“通过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够为实现社会责任积极贡献德拓力量,我们觉得非常高兴。”

十年之间,德拓信息慢慢壮大。吴新野眼中的张江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张江,聚集的年轻技术专家比十年前更多了,周围的配套设施也在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跟十年前的景观完全不一样了,这对年轻人、对科研技术人员都是一种非常大的吸引力。”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