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金山区召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
发布时间:2020/06/07 新闻 浏览:784
上海早报网6月5日电(王文娟、付婷)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日,金山区召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会上,防汛防台、危化品防控预警、大气环境监管等一系列即将深入建设的智慧场景引人瞩目。
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表示,“金山区一方面要持续打响‘一网通办’品牌,让‘一网通办’功能更强、体验更佳、口碑更好、品牌更响;另一方面将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呈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预防,真正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一网通办”让政务服务个更便捷
前不久,金山区重点产业项目――金地威新金山智造园项目成功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在亭林镇“全程代办”员的全力支持下,该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至获得施工许可证仅7个自然日,审图公司、规划部门、建管部门审批用时仅2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15个工作日提速87%,金山施工许可速度再创记录。
自2018年“一网通办”改革启动以来,金山区立足业务流程再造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一网通办”审批时限和材料“双减半”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在“一网通办”金山频道上线行政审批“提前服务”系统,帮助申请人加快申请办理时间、减少盲目投资损失。
以金山区生态环境局环评文件行政审批“提前服务”为例,通过提前了解建设项目的设备、工艺、周边情况,让企业在正式申办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时节省了大量时间: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法定时限为20工作日,通过提前服务指导,目前一般项目在5工作日内就能出具批文,进一步压缩了作出行政许可的时间。
一方面,审批制度改革带来办事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金山区则不断注重服务质量优化,用贴心服务换来群众满意。
去年9月,金山区建立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由办事的企业和个人给窗口服务和办件情况打分,形成“好差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提升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水平。同时,还形成了“零差别受理”“零材料提交”“全程网办”“公共服务”四张事项清单,服务内容更加精准到位。
疫情期间,金山区组织开发上线的“金山区疫情防控服务平台”广受好评。原来,该平台通过开设“企业开工报备”“复工复产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寄递办理”“境外人员健康服务”功能模块,实现了申请办事零跑腿、免接触、不见面。
以“知识产权资助申请业务”为例,金山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政务服务事项寄递办理”功能,实现申请、审核、反馈全流程不见面办理。2月26日,上海大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快递形式提交了专利费用资助的申请材料。该企业申请的是“直流母线微电网系统”的发明专利费用资助,前期企业来电咨询,表示不知应如何安全高效办理资助申请。金山区市场监管局了解情况后,详细告知其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并建议企业在完成网上申请后通过邮寄方式递交纸质材料。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金山区共受理131家企业的专利费用资助申请638件,其中发明专利85件,实用新型专利553件,涉及专利费用资助91.4万元。
此外,为了服务区域外延,金山区结合区位实际,积极推动落实长三角“一网通办”,加强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建设,实现30项企业和21个个人事项异地可办,方便异地企业群众线下就近办理,在“一网通办”平台上线长三角“一网通办”金山平湖异地通办专栏网页,通过线下“专窗办”、自助办理机“自助办”、线上“全程网办”等方式,推进金山平湖政务服务异地通办。
“一网统管”让城市治理更聪明
如果说“一网通办”让政务服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那么“一网统管”则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慧聪明,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日前,金山区印发了《2020年金山区“一网统管”任务清单》,对城市运行工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汇集、业务系统整合等内容进行了责任明确,“一网统管”建设变得更加丰富立体。
“一网统管”就要基于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城市运行的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和共享开放。一方面,整合公安、城管执法、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形成7*24小时的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通过“1+11+342”体系建设,即1个区级平台、11个街镇平台和342个基层网格,实现城市安全动态监督、处置的全覆盖。
其中,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和政务微信APP智慧联动,实现问题的自动发现、自动预警、自动派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4月,位于漕泾镇和金山工业区交界处的网格发出报警信息,并将警情通过工作人员安装的小微站移动端APP,自动派单给所属网格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系统平台报警提示信息的精准定位,在周边500*500米范围内排查,继而发现马路边有大片裸土,车辆来往极易引起道路扬尘。于是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目前区城运平台已接入1686个物联感知设备,同时也接入了5500多路‘雪亮工程’视频资源等建设成果,诸如消防通道乱停车、井盖移位、路灯损坏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系统的自动发现、自动识别,将任务单直接分派给城市管理人员进行处置。”金山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浩峰介绍,“物联感知终端和视频资源就像‘神经元’和眼睛,时刻感知着城市的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