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900米步道全新亮相!上海苏州河这段防汛墙,用上了近乎“失传”的工艺
发布时间:2021/07/01 新闻 浏览:812
“沿着苏州河跑到这里,你肯定会感到身处这座城市真的很幸福。”长宁区建管委副主任、交通委主任吴道群的这番话并非“自夸”,6月30日,苏州河长宁段的华政校园滨河公共空间正式开放,拥有百年历史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与苏州河终于“融为一体”。这是继去年年底,苏州河长宁段11.2公里全线贯通后,苏州河沿线空间品质和人文景观的又一次重大提升。
目前,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的“一带十点”中,“思孟园”“格致园”两个景观点位已经完工并向市民开放。预计今年9月底前,这一长约900米的景观带全部十处景点都将揭开面纱,为上海滨河空间点缀一条亦古亦今的“珍珠项链”。
来之不易的开放
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分立于普陀、长宁两区,校园文保建筑主要位于长宁校区,是上海滨河历史风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019年,该段滨河步道已实现贯通,但沿河空间品质始终存有提升空间。
今年,长宁区将华政校园整体风貌作为苏州河沿线景观的一部分,着力打造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院和海棠园十个景观节点,以滨河慢行步道为连线,串联起多元、活力、共享的滨河公共空间,也让华东政法大学有着“政法名校,苏河明珠”的校园空间,成为苏河沿岸面向市民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
在位于华政长宁校区树人堂的前方指挥室,记者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幅苏州河华政段的设计效果图。因为“过度”使用,效果图已经被晒得有些褪色,但分布在沿河岸线的景观点细密交织,令人充满期待。
负责现场工程的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管理科负责人陈慧告诉记者,今年4月,接到需要在6月底前初步完成华政段景观提升的任务时间表后,不到24小时,长宁区建管委就同设计方、施工企业组建了一支“攻坚队”,第二天就正式进场驻点。整整2个月的时间,陈慧的“办公室”就仿佛“长”在了苏州河边。
在景观提升前,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苏州河华政段的沿河步道最窄处只有约1.5米宽,两人并行后就没有多余空间。沿岸柳树、高大乔木的位置也对跑者、行人有所影响,步道动线和景观设置都亟待调整。
此次提升,长宁区与华政方面经过多次协商调整,最终通过拆除、梳理、美化等手法,增加了沿河空间的绿化面积,用开阔的草坪代替围墙“打开”校园,通透的视觉效果令滨河历史建筑与人文风貌尽收眼底。
校园开放后,安全问题最令人关心。华东政法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李清春介绍,目前校园滨河空间的夜间开放时间还未完全确定,校方将与长宁区进一步协调,让市民顺畅地在河岸休闲、运动的同时,确保校园安全有序地开放。
施工中
城市历史的缩影
缓坡草坪形成自然坡地景观,精致“花镜”塑造“堤外有绿、堤内有花”的景致,苏州河华政段通过增植海棠、银杏等色叶乔木,大大丰富了沿河的四季景色。结合华政校园历史建筑的独特风貌,优雅别致、宁静古朴的夜景灯光氛围也将提升苏河沿线的夜色品质。
然而,要实现“彰显历史建筑风貌,优化滨河景观品质,挖掘校园人文元素,激活滨河公共空间”的景观提升目标,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在苏州河沿岸彰显城市文脉,展现上海以尊崇之心善待历史遗存的城市软实力。
“你看地面上这个‘弹格路’,踩上去很扎实,完全不用担心有砖块翘起、碎裂,而且跟旁边的历史建筑墙面,是不是也有些相似?”陈慧告诉记者,华政校园通往滨河步道的区域,采用了扇形的大理石拼贴路面,与建筑墙面的扇形红砖相呼应。而地面上大小不一的砖块,每一块都来自“10*10*10厘米”的大理石方砖,成年人单手举起都有些吃力。就是这样厚实的方砖,整个现场使用了8万多块。如遇拼贴不齐的情况,工人还要手工现场打磨。
“总共有2000多人次的工人参与路面拼贴,大家夜以继日,花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总算完成了。”陈慧说。
为何要采用厚度达10厘米的原材料,而不是一般公园绿地常见的5厘米砖块,或是更利于拼贴的2厘米厚度的“薄脆”砖块?“苏州河贯通是百年大计,沿岸景观也要做成‘百年精品’。”苏州河华政段景观提升项目设计负责人薛鸣华说,由于施工期间正值上海的梅雨天,整个施工区搭建了一座巨大的“雨棚”,保证路面铺设如期完成。
在河边施工还要搭建雨棚?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需要精雕细琢,而又时间紧、任务重的苏州河华政段,“怕水”的不只路面,还有重新修缮的防汛墙。
“横截面是水磨石,纵立面是水刷石,这两项都是老上海建筑中常用,但现在只能在优秀历史建筑中才较为常见的工艺。”薛鸣华介绍,使用百年前的施工工艺建造防汛墙外立面,就是希望能体现最具代表性的上海人文风貌。
水磨石工艺已不常见,全国精通这一技艺的工匠更是屈指可数。为此,施工方专门从浙江邀请“老法师”来到苏州河畔驻场,由普通工匠完成前期打磨,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则由“老法师”亲手完成,900余米防汛墙均由其一人完成,确保前后弧度完全一致。此外,防汛墙内外的垂柳姿态也都原汁原味保留,展现传承百年的上海苏河风貌。
吴道群介绍,接下来,长宁区将进一步落实“一江一河”重点区域的深度开发,推进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滨河“一带十点”景观提升,使长宁区苏州河沿岸逐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重要展示窗口,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区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