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沪语热从银幕舞台到商场新城
发布时间:2022/01/07 新闻 浏览:637
电影《爱情神话》持续热映,带动了大众对沪语文艺作品的关注。在上海,全程能说上海话的演员,有很多在沪剧和滑稽界里。若要论艺术语言的生活化,滑稽戏更有优势。怪不得饰演老乌的周野芒在接戏时听说《爱情神话》全程使用沪语后,第一反应是“这是部滑稽戏吗?”为了讲好电影里的台词,他还特意请教了滑稽剧团的朋友,也在表演中复习了许多地道的上海话说法。
场场满座
观众的热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观众期盼“不悬浮、不歪曲的现实题材沪语文艺作品”久矣。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三个月里,上海滑稽剧团的原创现实题材作品展演受到观众热捧,在演艺大世界内的三家剧场连演17场,场场满座,去年年末的《弄堂里向》更是提前两个月售罄,若不是剧场没有档期,还能继续加演。
这次集中呈现的《皇帝勿急急太监》《哎哟爸爸》《弄堂里向》三部戏其实是上滑近五年来坚持打造原创现实题材的一次总结。其中有讲述子女婚恋的,有讲述养老问题的,也有回忆弄堂生活的,上海人的故事与上海本土艺术相衔接,激发了台下的上海情结。
每逢散场时,上滑的工作人员总会“潜伏”在人群中听意见。演出《哎哟爸爸》期间,大家常听到子女搀扶着老人说道——你放心,我会对你好的。滑稽戏从来都不只是让观众笑,而是以引领性带着观众去思考,剧团在演出时尊重观众,观众自然会在谢幕时用掌声尊重演员。
随着上滑蜜蜂会员俱乐部的建立和网络宣传,滑稽戏更成了许多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鲜物事。在演出《皇帝勿急急太监》的人民大舞台外,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被一位上海交大学生惊喜认出,对方表示,之前已经看过好几场上滑的演出,这次一看到开票,就赶紧和同学购票前来。了解到交大有相声社等社团,却没有沪语文化相关的社团,凌梅芳鼓励他尽管提需求,剧团会尽力到学校进行一些普及活动。
主动出击
为了让滑稽戏更年轻化,剧团积极尝试主动出击。去年夏天,北外滩来福士开业前,上滑就和商场定下了演艺合作,让《弄堂里向》因地制宜成为《弄堂的故事》,走进商场的一条怀旧街区表演。开业前一天,大家站在空无一人的商场里,心里不是滋味,很有一种“何以沦落至此”的感觉。没想到第二天,剧组的青年演员成了街区最靓的仔,观众“疯”了,演员也“疯”了。
原本剧团计划了一条沉浸式的演出线路,最终被水泄不通的人群围追堵截成了固定场地表演,每逢表演时段,街区就要限流,队伍一排就是一两个小时,两天时间商场就成为网红打卡地前三名。很多老上海心中已经翻篇的五味杂陈在这样活态的呈现中一下子涌现在心头。火爆的场景让演员连吃饭也挤不出去。穿着年代感戏服的大家拿着盒饭坐在场景中的铁门里,正准备开吃,以为他们是蜡像的游客大吃一惊:“动了!动了!”
有了这第一次吃螃蟹的成功,上滑很有信心地开始酝酿起了文商融合的第二步,即在商圈里进行海派脱口秀的表演,即将在不远的将来和观众见面。2月4日至2月5日,上滑还汇集众多滑稽名家和小字辈,在独脚戏、上海说唱、小品、民乐中陪伴观众过年。五个新城的演出场次也在逐步增加,3月《弄堂里向》继续上演,在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搭配导赏讲座“买一送一”,让更多新上海观众乐在上海,创造属于上海的新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