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远洋内河同样繁忙 上海码头货运新模式忙碌热闹
发布时间:2023/01/29 新闻 浏览:383
春节期间,上海洋山港异常忙碌,不时有远洋巨轮靠泊、启航。万吨轮旁,也经常可见吨位不大的内河运输船同样繁忙地装卸。这是从2020年底启动、2021年开始在长三角推广复制、2022年出现井喷的“联动接卸”新模式。在此模式下,长三角腹地港口与上海洋山港紧密联结,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让最为经济省时的外贸货“水水中转”方式真正热闹起来。
在“联动接卸”前,长三角腹地常选择以成本较高的陆路运输方式,将出口货物运至上海,直接从上海报关出口。仅在苏南地区,每天就有约4万辆集卡往返于当地与上海港之间。“联动接卸”,是上海及周边港口与海关联手推出的政策组合拳——外地港口相关进口货物可在洋山港办理进口放行手续,经专用驳船转运至外地港口后直接提离;出口货物在外地港口办理报关手续后,经专用驳船运抵洋山港后,直接搭载远洋货轮离境。“联动接卸”一举解决了货物转关申报等问题,很快吸引苏浙皖大量外贸企业“弃陆转水”。
据悉,“联动接卸”第一票发生在2020年11月,自美国进口的23吨红橡木板材在洋山港查验放行后,经“太仓快航”接驳运抵太仓港。至2022年底,“联动接卸”已覆盖长三角12个港口。整个2022年,上海与长三角经此模式共完成进出口34.3万标箱。货主测算,每个进口和出口集装箱可降低的物流成本分别为200元和400元,进口货物自洋山港运至安徽芜湖港,物流平均用时仅48小时。
上海码头的新姿势不止“联动接卸”。在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2022年汽车出口首破百万辆,达101.5万辆,是2019年该码头汽车出口量的4倍。面对前所未见且持续的出口高峰,码头解锁了一个新模式“抵港直装”。
海通码头介绍,传统的汽车出口,需要在码头提前堆存,并经多次装卸。得益于上海海关开展的“直提直装”试点,若车辆未命中出口查验指令,企业就可申请享受“抵港直装”无干预通关,装船时长由过去1至2天压缩到3至5小时。上海海关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实现海关系统与港区智能道口、堆场管理、集卡调度系统深度对接,“热气腾腾”从工厂下线的整车,得以直抵码头登船。2022年全年,上海港共开展出口“抵港直装”9.66万标箱。
作为应对疫情冲击、促外贸保稳提质的举措之一,“离港确认”自去年5月首票开展至今,上海海关与各关区的试点已陆续扩大至南京、长沙、南昌、武汉、杭州、成都、合肥等。相比传统流程,“离港确认”模式下的进口集装箱,在抵达入境口岸后,可在未完成理货、未确定境内内河船的船名、航次情况下,由企业先行向口岸海关申报。此举避免了因境内支线船舶船期变动导致申报信息需修改的繁琐,更减少了企业的等待时间和人力成本。目前仅在洋山海关,“离港确认”模式下已累计放行集装箱6.7万标箱。
联动接卸、抵港直装、离港确认,在上海各码头解锁各类新姿势的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地位得以再加强。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箱,已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