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太拼了!为让“悬空”老人免受爬楼之苦,静安拿了5个“全市第一”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太拼了!为让“悬空”老人免受爬楼之苦,静安拿了5个“全市第一”

发布时间:2020/07/17 新闻 浏览:559

96岁的朱阿婆住在彭浦镇远龙公寓的4楼,七、八年间几乎没下过楼,直到去年居住的老公房成功安装电梯。时隔数年,这位乘坐新电梯、重新“落地”的“悬空老人”,不停地打量着熟悉又陌生的老邻居们和小区环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儿子也70多岁了,前几年我手摔骨折了,都是找人用担架抬下楼的。现在,儿子或者保姆经常用轮椅车推着我,乘着电梯到楼下晒太阳,好多年没看到过我的楼下邻居,都跑来和我打招呼,我真的很高兴。”

饱受爬楼之苦的老人,在老龄化程度严重的静安,朱阿婆并不是个案,给老房安装电梯,更是成为了许多老年人共同的梦想。

这10年来,静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加装电梯工作取得了五个“全市第一”,即:全市第一台政策出台后加装的电梯;全市第一个加装电梯全覆盖的小区;全市第一个成规模批量化推进加梯工作;全市第一个纳入政府实事项目;全市第一个创新提速审批模式。而这些“全市第一”的背后,是静安区委区政府回应悬空老人“幸福落地”的期盼,是保证辖区老人生活品质所做的努力,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老房加装电梯,静安第一个“吃螃蟹”

7月14日上午,上海《老房装电梯 品质好“升”活》大型媒体行动的第一站,在静安区临汾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剧场举行。首站选择静安,不无道理――全市第一台政策出台后成功加装的电梯,在静安;居民自发筹款为老公房加装电梯模式的探索,也起步于静安。

静安区委书记、区长于勇表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2012年,上海首个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诞生在静安区延安西路150弄华怡园小区一号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2018年,灵石路1177弄远龙公寓五幢多层住宅全部成功加装上电梯,成为上海首个一次性改造为全电梯房的小区。

从2019年开始,静安区进一步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以每年开工50台的速度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受到实惠,尤其是临汾路街道,以组织力工程为引领,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批量加装电梯“临汾模式”,在帮助更多居民圆“电梯梦”的同时,也为全区乃至全市贡献了电梯加装的典型。

于勇表示,下一步,静安将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共建为动力,以共治为方式,以共享为目的,着力建设人人向往的美好城区,努力使广大静安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从一台数年到一年数十台的“加速度”

当天,来自延安西路150弄1号楼的电梯加装“功臣”陆纯和远龙公寓的小区电梯联建小组组员姚爱珠,作为上海市老房加装电梯流程慢慢走向成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记者了解到,2014年,延安西路150弄1号楼电梯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全市加装成功的第一台电梯。陆纯在现场回忆时,也十分感慨:“从2002开始,我便受业主委托,向区人大提出建议,为这幢楼房加装电梯。当时操作难度较大,搁置了10年……此后,2012年该小区被列入‘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试点项目,才开始走上了正轨。”

陆纯表示,就算是从立项开始计算时间,到最后电梯正式投入使用,也整整耗费了2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图章敲了数十个,报批材料垒起来更是高达10厘米,各种艰辛曲折不言而喻。

对此,远龙公寓的姚爱珠也深有体会。2017年,彭浦镇远龙公寓启动全小区加装电梯,作为小区创新成立的“加装电梯联建小组”核心成员,72岁的姚爱珠与组员们一起承担着居民工作、投票公示、加梯企业筛选、建设监管、运营维护等各项事务,最终历时两年,在2019年完成了整个小区5台电梯的加装,成为全市第一个加装电梯全覆盖小区。

踏出第一步总是困难的,但是先行者们的探索让后来者知道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考虑得更周全――2018年,成为了静安老房装电梯的“提速”之年。这一年,临汾路街道通过“123工作法”,成立加梯工作室,对小区内符合条件的35个楼组予以整体同步“量产”推进加梯工作,成为了全市第一个成规模批量化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小区。

临汾路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主任陈黛静在现场介绍,通过“123工作法”――组建一个电梯临时党支部、成立加装电梯工作室和社区法治中心两个支撑机构、推动三项惠民举措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方式,目前,批量安装在临汾逐渐成为常态,从当初的4年1台,到如今的1年多49台,平均每月新增2.4台。全街道17个无电梯居民区中,有16个实现了零的突破,其中2个小区加装量超过10台,还有1个小区正在做整小区征询。

加法减法一起做,“电梯梦”未来可期

从最初一台电梯,自立项到竣工长达几年,到如今推进批量化加装……静安区的电梯加装工作,在十年间,坚持政府服务“做加法”、审批流程“做减法”,不断创新、克服困难、努力推进。

2019年,静安区将“年内完成50台电梯开工建设”定为本年度区政府实事项目,这也让静安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将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的区。

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完成这份事关最大民生的”军令状”,静安区试点创新提速审批模式,在简化审批程序、筹措资金等方面进行创新,将原先串联审批模式调整为“并联咨询+一口受理”静安模式。如各项目在申请立项前,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对各审批事项进行咨询服务,咨询通过后,组织居民表决,表决通过后报“一口受理”服务窗口进行审批。此举可将审批时间大大减少,即将原文件规定的53个理论工作日降至37个工作日。截至目前,静安累计完工启用电梯为52台,正在施工62台。历年来受惠居民共3187户。

“目前,我们已经和各街镇在开展加梯前期可行性评估,希望形成全区的加梯一张图。这张图可以反映静安区可以加装、有条件加装、无条件加装等信息,方便居民‘按图索骥’,各方‘挂图作战’。”

静安区房管局副局长姜鹤在介绍静安区加装电梯未来规划时表示,在此基础上,静安也将全力推进成规模加梯,加强和优化政府服务,健全由区领导牵头,部门、街镇参加的区级工作平台,完成加梯智能导引系统,推进加梯一件事和一网通办。“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能加、愿加、尽加、快加,希望静安的加梯工作不仅仅加电梯,还是加品质,加温度,更是加静安市民们的美好生活。”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