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学科“大神”答疑,“云端”夜读会等你!上海高校师生一“网”情深 (一)
发布时间:2022/03/25 新闻 浏览:635
疫情之下,上网课成为高校学生们的主要学习方式。虽然无法见面,可师生之间依然通过网络传播智慧、传递温暖:有学科“大神”为同学们在线解惑;有海报制作,为抗疫加油;有线上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更走心;更有“云端”夜读会,让学子品读书香,舒缓身心。为了更好的教学质量,老师们不断“充电”;接收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们更加努力……师生们一“网”情深,用实际行动汇聚能量和爱,让我们一起了解其中的故事吧!
复旦大学
共享屏幕、实时演算,“数院大神”在线答疑
在复旦,有这样一支队伍。它“大神云集”,致力于为同学们解决各种数学难题;它精益求精,不断优化自己、服务他人。
准封闭管理正式启动52分钟后,“数院大神”团队即刻发出通知,将每周设在任重书院3号楼107活动室的线下答疑、辅导服务转为线上,继续在云端为同学们解决问题。
3月13日起,遇到数学难题的同学可以在FDUmath微信公众号后台、“数院大神通知群”微信群和“腾讯会议”三个平台上进行提问,值班的“大神”们将会在第一时间为同学答疑。
为了更好地应对提问,团队增设了多个答疑微信群,开启实时在线模式,除了值班“大神”外,不少数学爱好者也加入其中,积极参与答题。
“数院大神”团队能第一时间有条不紊地将答疑服务转到线上,得益于长期以来的建设与积累。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后,团队便开始摸索发展线上服务新模式,利用新的通讯工具,总结出了“共享屏幕、实时演算”的新方法。通过支持手写的平板电脑开启线上会议,利用共享屏幕的功能实时给同学展示演算过程,“大神”们能最大程度还原线下面对面答疑的体验。
团队服务同学的原动力,除了来自一颗守望相助的心,还源出一腔对数学的爱,因为爱,所以分享。团队成员表示:“作为数学系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同学在疫情之下仍不忘追寻理性之光,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数院大神’团队助人为乐之念,授业解惑之志!”
华东理工大学
捕捉隔屏的“色彩”
疫情之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金一老师将“基础绘画色彩”课程转到线上,把家里变成画室,“手把手”地教美术。与清一色的电脑投屏不同,她的电脑画面正中,摆放着的是一幅还未完工的水粉画作。而在屏幕的另外一边,40多名零基础的大一同学正在安静地学习作画。
“色彩的捕捉训练实践性很强,如何通过线上的方式让学生易看、易懂、易练、易会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从纯手工活转向“手工+直播”,金一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课前,收集大量素材,结合学生容易出错的细节精心绘制步骤图;课上,再分步示范,让学生跟随作画步骤演练,并鼓励大家线上提问及时互动,通过摄像头查看每一位学生的进展;课后,对学生提交的作品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进行系统点评,给出建议。“虽然不能面对面地学,但是色彩课程依然充实、有干货,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金老师满满的激情和关爱。”学生万刘鎏说道。
用画笔蘸取颜料,不时地在画作上涂抹勾勒,中间还穿插着2-3轮的逐一点评,说着比平时上课多3-4倍的话——每次授课,金一的这个状态都要保持4个小时左右。“希望同学们在这个别样的‘课堂’中学有所获,这是我最开心的事。”金一表示。
上海理工大学
“一网情深”只因凡而不凡的付出与坚守
只有一个人的课堂、相伴无言的“网上自习室”……防疫期间,师生们的校园生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点点滴滴的暖意也在校园里涌动,汇聚成师生期盼春天的底气和力量。
空荡荡的教室里,讲台上的老师面对空无一人的座位,依然声情并茂、铿锵有力。近日,学校658门课程全部进行线上教学,很多老师选择像这样在只有一个人的教室里实时直播。
理学院的顾铮先教授一大早来到卓越楼的智慧教室调试设备,8点准时开讲:“物理学科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板书非常适合一边讲解一边启发学生,师生通过板书一起进入角色,了解演算思考的全过程。”
摄像头打开、全员静音……上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同学们,有个班级线上自习室,他们这几天的课余时间,都“泡”在线上自习室里。“在寝室学习难免会分心,班主任张巍老师就建了这个线上自习室,我们都参与了进来,每次抬头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都在认真低头看书或者写作业,这种相互陪伴学习的感觉特别踏实。”李浩东同学说道。
近两年,上理工优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从教学平台、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打造“线上同步课堂”,及时发布“线上教学技术指南”、“一网畅学教学平台快速指引”系列手册和“近期教学工作常见问题解答手册”等文件,助力在线教学顺利开展。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等职能部门也加班加点做好技术支持和教学保障,为有序开展在线教学保驾护航。
精心授课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
3月12日以来,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主动请缨进驻校园,用心上好每一堂在线教育课。张志丹是全国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示特等奖获得者,也是《抗疫精神中的中国力量》系列网课的主要策划者。根据疫情防控最新形势,他要求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要把伟大抗疫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鲜活、生动、身边的疫情防控故事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
为了做好示范,他在线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专业课上,从学理层面生动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他还用好云平台,统筹组织开展线上第六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层论坛和相关学术研讨会,聚焦铸魂育人,探讨触动心灵的思政课教学要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云来云往,如晤如面!上应教学始终在线
新学期以来,上应全体教师坚守育人初心,一边抓好疫情防控,一边做好线上教学。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适应云来云往的教学新常态,塑造精准高效的育人新型态。
提前研判,线上教学早有预案。学校升级学习平台,实现教务系统课程信息与线上学习平台的对接,课程按照教学计划正常开课,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
不会做教具的老师,不是好的“心理按摩师”。教师们通过自制教具,利用已有教学设施,呈现“身临其境”线上体验。
云端引领、铸魂育人,线上思政,沉浸式教学更走心。学校打造了沉浸式虚拟思政课堂,新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课程更有现场感、体验感,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疫情无法阻挡,优质的在线资源实现了知识的分享与传播。老师一直在努力“充电”,设计合理的线上教学方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云中教学”渐入佳境。
质量在线,学生满意才是真的好。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中心,相聚“云上课堂”,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这个“云端”夜读会成为育人大课堂
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学生宅居宿舍、家中,如何过得充实?“书香祛疫,云端共读——上海商学院香斋书院夜读荟”每晚8点,邀请学人作为“导读人”带领师生阅读一本好书,以书为媒,走进经典,润冶心灵,共品书香,为疫情期间分居各处的师生构建了文化共同体。
从3月22日到3月31日,上海商学院资深学者和年轻教师,老中青结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完成爱的接力,用专业智慧和责任担当为学子奉上温暖心灵的育人大课。
夜读会为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商科育人开辟了新的渠道。秉承学校“以商立校 应用为本”的校训,读书会共有来自学校9个二级学院的10位专业老师带领学生们夜读,由教授、副教授等资深老师领衔,也有年轻的博士老师跟进,老中青结合。上海商学院各学院专业老师连续10晚在云端以“夜读”形式,陪伴疫情之下的同学们,为他们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舒缓身心。
22日晚上8点的首个“云端”夜读会,王胜桥教授以晓畅通俗的语言,以具体内容为经,以商业特色为纬,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上海百年系列丛书之一的《上海贸易百年》,引起师生强烈共鸣。学生苏泊舟说:“讲座让我用商科的眼光来看待上海的百年发展,而且不局限于商业发展本身,清楚看到当代上海的另一番魅力。”
未来一个月,上海商学院将从“读”“学”“写”“讲”四个方面,在“云端”持续开展系列读书主题活动,通过师生共读红色经典,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深化书香上商、红色上商建设。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这个网课太吸睛了!
00后学子设计的抗疫海报创意迭出
一枚废弃的口罩做的“鱼”静静地躺在暗礁上,下面写了几行字“抗击疫情·守护大自然,别等疫情结束,打捞上来的只有它们”;“停止焦虑”四个鲜红的大字击碎了象征不安的气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些抗疫主题海报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的学子们设计的。这看似是一张张简单的“抗疫海报”,其实更是一场特别的课程思政实践。
设计《停止焦虑》抗疫海报的是版专现代19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美合作)专业的葛格。她的设计创意是:海报采取了红蓝配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背景上的气泡代表着惶恐、不安的情绪,而红色的字体则代表极强的信念。葛格的初高中同学中有不少学医的,正在担任志愿者。她希望通过自己设计的海报,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慰藉。
版专广告艺术设计(中美合作)专业、影视多媒体技术(中法合作)专业的同学们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剪辑和特效技术记录他们在寝室上网课期间的“心情日记”,为抗击疫情助力加油。
“我们学院始终致力于将思政元素融合在传媒技术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形成特色课程思政模式。”版专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王丹表示,“学生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内容性、思想性与视觉效果完美融合,包含了他们对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秩序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