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你见过树皮布做成的衣服吗?这项非遗技艺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
发布时间:2019/03/11 商业 浏览:1041
原标题:你见过树皮布做成的衣服吗?这项非遗技艺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
由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带来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上周末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幕。
海南岛黎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先民就懂得用棉花纤维制作衣服,西汉时期已有精美的“广幅布”被作为“岁贡”的珍品,海南岛也因黎锦成为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展览共分八个部分,展出黎族五大方言区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黎族织锦、服饰、配饰100余件套,包括无纺布(树皮布)、麻纺布、木棉纺及海岛棉、黎族传统织锦等民族传统特色织物,集中体现了海南黎族哈、杞、润、赛和美孚五大方言区的传统美学文化。这些传统黎族织锦、服饰均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多年来深入黎族五大方言区征集和收藏的精品,让观众近距离了解黎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的演变过程,从中了解黎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领略传统织锦的独特魅力。展览将持续至4月14日。
展品精粹
树皮衣
黎族最早的服装是用树皮布制成的,据黎族居住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拍考证,黎族在原始社会就会制作树皮为衣。关于黎族以树皮为衣的古籍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六九载,《山海经》曰:“儋耳而离耳也,……俗呼山岭为黎,人居其间号曰生黎。……弓刀未尝手,弓以竹为弦,绩木皮为布。”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三一载:“黎峒唐故琼管之地……其他有黎母山,黎人居焉……妇人服缌绠,绩木皮为布。”清代张庆长撰《黎岐纪闻》载:“生黎隆冬时取树皮槌软,用以蔽体,夜间即以代被,其树名加布皮,黎产也。”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鳞认为:“海南岛黎族是最早发明和使用树皮布的民族之一。”
哈方言妇女服饰(乐东、东方地区)
哈方言是黎族人口中最多的方言,分布很广。哈方言妇女服饰,一般上衣为无领对襟、窄袖素布衣或绣花衣,多为单层。罗活妇女上衣开胸长袖无领、无钮、前下摆长、后下摆短,色彩以黑色为主,也有深蓝色,有花纹图案,下穿长及小腿下部宽筒裙。
杞方言妇女服饰(五指山地区)
五指山水满乡、琼中什运乡、番阳镇、陵水大里乡一带的杞方言妇女,上衣为圆领、对襟、窄袖黑底饰花,左右摆、后摆及后背饰补绣,贴布绣。衣袖用红色、白色袖管拼接,形成红、黑、白相同的同色效果。下装为及膝筒裙,筒裙由几幅织红色锦撗连接成,花纹图案绚丽鲜艳。头饰有黑布长帕或彩绣方巾,头插簪子。
鸾凤鱼龙纹图龙被
黎族龙被,因产地主要在古崖州地区,也称为崖州被,素有“广幅布”之称。龙被是黎族文化内涵深厚、技艺最高超的工艺美术品,它集纺、染、织、绣四大传统技艺为一体,是黎族历代“岁贡”的精品之一。龙被图案绚丽,色彩斑斓,堪称稀世珍品。汉代图案主要以龙、凤为主体,南北朝则渐渐向生动灵巧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演变,有麒麟、狮、凤凰、喜鹊、莲荷、牡丹、松、竹等吉祥动植物图案。
织锦
黎族传统的织锦面料底色以黑色和深蓝色为主色调。织锦分为正面织锦、双面织锦、反面织锦和先絣染后织锦等,织锦有平纹织和织“央”(黎语)锦。平纹织就是在经平面上织锦。织“央”锦,就是在经平面上堆织几何纹样,这些纹样为稻谷纹、种子纹、箭镞纹等纹样,堆织的纹样给人以很强的立体感。
下一篇: 叁生秘境养生馆,用SPA放松大上海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