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阅读、研创24小时不打烊 华东师大新增这处文化空间够特别
发布时间:2019/12/11 商业 浏览:672
12月10日消息:2018年9月26日,丽娃河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4小时阅读空间开业。如今,这盏不灭的阅读之灯也照亮了华东师大闵行校区的樱桃河畔。今天,知先堂24小时阅读空间、召文斋24小时研创空间正式启用,倾力打造不打烊的智慧创获空间。
约300平米的文化空间,由上海华申中外文化交流服务有限公司改造所运营的教师之家宾馆原有的一楼大堂吧、二楼公共阅览室区、一楼电子阅览室而建成。其中,知先堂24小时阅读空间整体呈现出新中式书房风格。空间设计上延续了丽娃河畔24小时阅读空间“生活美学”的文化理念,区域分布则借鉴了“江南园林”的造景概念,践行的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环境育人观念,打造的是“一步一景”的空间景观——高约8米的瀑布书墙,代表师大文脉从丽娃河到樱桃河的绵延。而江南非遗景观区定期展示不同主题的江南地域文化代表性文化产品,中国传统物质文化景观区定期展示不同主题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成果,中式书房景观区展示相应的节气景观,让师生们感知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
“知先”,取自朱熹先生“知先行重”的儒家思想,即在为学或在修身的过程中,须要先致知、穷理,然后再按照所明之理去行。空间内陈列的图书主要以华东师大出版社的优秀社科类、教育类书籍为主,此外,还特别增加了童书绘本的数量和比重。与阅读相伴的饮品以“一人一盅”的人文茶为主,配合节气养生茶和咖啡。
而知先堂的运营工作由华东师大民俗学博士领衔的优秀学生创业团队承担,将其在华东师大出版社24小时阅读空间的实践经验再次投入“产学研”一体化的尝试中。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张海岚表示:“高校文化空间的运营,不仅仅提供阅读的物理空间,更应该提供一种文化的、精神的空间,具体来说就是营造一种属于中国人的‘书香+茶香’的雅致生活方式,让师生能在此到感知到美与新知。”
召文斋24小时研创空间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个24小时沉浸式众学众创空间。召文斋命名来源于“召文台”的典故,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时,召集文人登文山,挥毫泼墨,撰写文章。名为“召文”意为在此空间内召集雅士,文心荟萃,集思广益,创作创新。
这里不仅将成为师生们的科研加油站,空间内所有座位均设有隔断,一人一桌,同时配备电脑、网络、耳机、台灯、储物柜、简易茶饮等服务设施。数字文献查询和纸质资料保管都很方便,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舒服便利的学习环境和科研环境。同时,这也是众创办公位,可为有创新创业需求、有实践项目需求的师生个人和团队提供相对灵活的办公位出租。
据悉,知先堂、召文斋不仅是华东师大新增的文化空间,更是让知识活学活用的智慧创获空间。结合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教学科研大本营”的特点,两个空间将深度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工作,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提供专业分享平台,打造高校的“第三课堂”。
图为启用仪式后,知先堂24小时阅读空间内举办《华东师范大学西文藏书票图录选刊》新书发布会
在当天的启用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艺术与习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学实践基地明明德哲学茶室”三个首批设立在知先堂的基地率先挂牌成立。知先堂今后还将推出自己的活动品牌“师说”,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文化展览和文化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