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给每个孩子一间“数字化书房”,AI助力教育“文体两开花”
发布时间:2020/07/10 教育 浏览:678
7月10日报道:AI时代已来,我们的教育未来将如何发展?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上,与会各界嘉宾分享了对创建智慧教育新家园的探索和思考。在接受东方网采访时,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表示,在线教育的虚拟学习空间,相当于每个孩子都有一间数字化书房,每位老师也有了一间数字化办公室,从而实现学习过程的数据化支撑和服务的精准推送。
空中课堂因材施教,孩子学习个性化
自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育,从资源整合、空间突破和数据转化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表示,在线教育的资源基本上是上海市优质资源的集中地。“过去我们知道,优质资源总是分布在少量学校、少量名师那里,这次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共享和使用放大,特别是名校的名师资源的放大,这一点做得非常好,而且非常符合媒体传播以及互联网学习的特征。”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接受采访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网络学习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虚拟世界的学习空间,相当于每个孩子都有一间数字化书房,每一个老师都有一间数字化办公室。”张治指出,上海开展的大规模在线学教育通过微校平台实现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空间。通过这样的空间就能实现学习过程的数据化支撑和服务的精准推送。
此外,张治透露,通过这次大规模在线教学,能够逐渐挖掘学生的学习数据,从而为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提供保证。接下来,将继续对资源进行系统化,“保证每一节课都有名师在上课。”同时,还会对于资源做一些加工处理,包括为将来的大规模碎片化使用和常规教材教学背景下的老师随时调用来提供支撑。张治表示,2020下半年的重心将聚焦在基于微校的空间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基于空间来学习,更多的老师基于空间来教书,过程当中就会汇聚大量的学习数据,而这些数据就为我们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提供数据支撑。让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作业,让每个孩子的学习服务都是个性化的。”
智慧机器人“助教”,让体育教学更科学
如果说空中课堂是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文化教育的大力推动,那么由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青少年运动技能测试智慧机器人则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王文东透露,今年中国电信与金山区教育局共同打造了基于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测试的AI技术实现,目前对金山区2.3万名学生已实现全覆盖。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王文东
“我们知道体育动作的规范性、标准性,对孩子的骨骼包括关节都有影响。辅以AI智能的捕捉技术来实现动作的标准化,以及实现孩子动作测试的水平能够保持一致性,这样也能够更公平地实现的体育的素质教育。”
王文东介绍,青少年运动技能测试智慧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学习,会将技能测试中学生的行为动作主要骨骼节点进行矢量化,按照每个节点的标准容错范围,辅助判定技能测试是否违规,减轻裁判压力,相当于是体育老师的“助教”。
同时,AI机器人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课后训练,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很多学生在锻炼的时候,不是没有积极性,而他无法发现自己是不是标准。”一名老师要面向班上的几十名学生,要想实现动作标准化比较困难,智慧机器人就能起到辅助作用。王文东透露,接下来,中国电信还将打造标准化的训练场地,“类似于学生从进入这个点开始自动计时,出去之后就告诉你,恭喜你,成绩是符合教育教学水平的数值的,没过关,你继续努力……”王文东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人工智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常态化,真正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
青少年运动技能测试智慧机器人
AI时代,教师需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
学生与人工智能时代共成长的同时,教导他们的广大教师同样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疫情之下的线上教育,改变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同样是巨大挑战。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够真正面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空中课堂在线教学,我们看到教师的教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一定是以教授知识为主,但是现在当同学和教师同样占有资源的时候,老师和同学同样都是资源的共同拥有者。“你不是一个教学先驱者的形象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更重要的是发挥一个‘导’的作用。真正像教练一样的去引导学生去把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现场
当资源更加丰富时,老师们需要站得“更高一步”。李百艳强调,教师需要更加提高自身的学科本体性知识以及教学能力和水平,然后他才能够“站在名师的肩膀上”再来指导自己的学生,这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
“同时我觉得这也是对教师观念的挑战。我们传统的文化是一种前育文化。就是先生教后生,长辈教晚辈,老师教学生。”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可能胜于老教师,他能够在教学关系中,对老师起到帮助作用。“我们很多老师其实是得益于很多孩子——这些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对他的帮助。”李百艳指出,在未来的教育状态当中,老师其实要主动去重塑教育关系,包括家校的关系也要重塑。
当然,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教育仍然有其不变的核心价值观。李百艳表示,“不管是什么教育,它的核心都是人。人一定是在老师心中最重要的。不管怎么变,教师都要贴近学生,去尊重人心,走进人心,了解学生的特性,才能够真正做到的培养人格、培养人才。”
综上所述,教师素养新的挑战,首先是信息技术的素养。第二个是整合资源的能力。第三是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过去传统的单科教学传授方式,向跨学科的合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发展。“最后还有一点,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李百艳强调,教师心目中一定要有人。“对人的研究,也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对学生先天禀赋的研究,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研究,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