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2022/06/15 教育 浏览:345
2021年初,上海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2021年8月,教育部批复上海成为数字化转型试点区。由此,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部分,也是全国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实验地。今天的“创造新奇迹 展现新形象”特别策划,我们一起来了解,五年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海教育如何以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数字化让空中课堂平稳有序
今年5月7日,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宣布了上海中、高考延期举行的消息。为进一步满足相应年级学生中考、高考和高中等级考的复习需求,“上海空中课堂”随即推出3.0版升级,新设“学科精要名师点拨”栏目,助力考生巩固复习,查漏补缺。如此迅速的响应,个性化、针对性的课程能够及时上线,还要得益于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上海以教育数字化为基础,对“空中课堂”的持续建设。今年3月14日,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疫情的原因,从线下转为线上。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同学们就在老师的陪同下,平稳有序地开始了他们的“空中课堂”学习之旅。
对于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一年级的李睿诚来说,在“空中课堂”上课还是第一次。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解知识点,随时和学校任课老师互动,仅半天时间他就逐渐适应了线上学习的节奏。
云端学习的效果如何?线上线下的进度如何衔接?是家长们共同牵挂的问题。刚上完空中课堂,五年级7班的倪澄君就收到了班主任胡老师的视频电话,询问上课情况,并针对一些难点题目进行再次讲解。
教育数字化让因材施教有据可查
从“空中课堂1.0版”的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覆盖,到2.0版本的汇聚沪上名师指导答疑,再到如今最新的3.0版本更有针对性的复习迎考课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空中课堂”迎来了三次迭代。这也得益于近年来,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数字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已经广泛运用到学校的课堂之中。
学生在作业本上答题,老师在教学屏幕上同步查看学生的答题过程,而这只需要一支点阵笔和配套作业本即可实现。借助点阵数码笔与智慧作业系统平台,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通过大数据平台既能自动采集学生实时的作业过程,还能跟踪某一段时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智能作业”平台的开发与使用,凸显教育数字化技术赋能的优越性,让每堂课每份作业都能“私人订制”。学生可以通过机器人打印自己的专属作业,并在“自习舱”里获得免费的答疑解惑时间,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闵行区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在数字化赋能“双减”的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整体部署了“1258 工程”,即1个云平台、2种助手、5类用户、8大场景,让信息技术扎根教育场景,构建服务“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和市民”的系统工程。
教育数字化让学习资源优质均衡
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让优质的教育更广泛的铺开,也离不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一堂打破时空限制的语文课,一起上课的有来自宝山的三所学校的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同学们共同开启一堂同侪语文探究课程。
在这堂课上,宝山区的另两所学校,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和共富实验学校的学生们,也在通过智能教学终端,同上一堂语文课。这样一个跨时空的课堂名叫智慧同侪课堂,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互动交流,也可以通过手上的平板电脑,通过拍照上传发送留言,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
除了同上一趟课,最近以“聚焦课堂、专业成长、形成生态”为主题的同侪研修活动在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的线上平台中举行。课前的同侪备课、课后的教研,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碰撞,形成的优质课程资源,学校还将通过线上平台推送给远在西部的结对友谊校。
作为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堂新形态,智慧同侪课堂是指通过国内首创的融合5G、边缘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教学终端,构建交互式数字化教育环境,可实现“1+N”同步备课、“1+N”同步上课、“1+N”同步教研等,打破地域与时空限制的教学教研新形态。
从应对突发疫情时,学生的停课不停学;到智能终端设备遍布校园,实现教与学过程中的减负提质;再到优质教育资源冲破屏障,让更多的师生享受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福利。随着2021年11月,市教委出台《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到2023)》,上海将继续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和示范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