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失去双腿却仍能站上世界巅峰 他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发布时间:2018/05/18 新闻 浏览:1239
失去双腿却仍能站上世界巅峰,他究竟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站在珠穆朗玛峰顶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好像我应该上来一样。”43年的梦想一朝实现,夏伯渝却显得从容、淡定。
69岁的双腿截肢登山者夏伯渝在5月14日早晨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也是尼泊尔一侧第一个成功登顶珠峰的双腿截肢登山者。5月16日晚,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一行探望了夏伯渝。
69岁的双腿截肢登山者夏伯渝在5月14日早晨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也是尼泊尔一侧第一个成功登顶珠峰的双腿截肢登山者。
消息一传出,便引爆网络。人们纷纷称之为“无腿勇士”,因为一般而言,双腿截肢、曾患癌症就已经令人沮丧,加上之前4次尝试登顶珠峰而未能如愿,如此一来,能坚守理想者更显难能可贵。
5月16日,夏伯渝一行返回加德满都。出机场后,他们就马上去医院,对身上冻伤部位进行检查、包扎。16日晚,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政务参赞杨时超一行探望夏伯渝。
夏伯渝两颊一片深红,冻伤的痕迹非常明显。两手也各有一根手指缠着纱布。于红问及原因,他解释说登山时经常会有暴风雪,整个空气都是湿的,所以导致手套也变湿了。“冻也得戴,不戴不行。拿着登山杖,手指没法活动,就被冻伤了。”
在登山阶段的最后一个出发点,海拔已经到了8400米。夏伯渝一行在13日晚上10时左右出发,在第二天清晨成功登顶珠峰:400多米的路程耗费了他们七八个小时。“总体而言,我们机会好,遇到的天气也好。在我们下山时,就看到了后来的登山者排队登顶,一个接一个。”
夏伯渝形容山顶为一块倾斜着的较大平地。“站在上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很遗憾的是,我没有留下单人照。因为其他人看到我登顶了,都要和我拍照。之后起了大风,就不得不下山了。”他笑着说。
抵达前一天的出发点时,已经到了14日晚上7时左右。夏伯渝说,在上下山的过程中,除了能量胶,基本不进食。因为周边条件及人体自身的条件根本不允许。
资料图:“无脚勇士”夏伯渝 中新社发 徐冬冬 摄
除了进食问题外,多变且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夏伯渝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大风起时,常常连脚底的路面都看不清,只能摸索着前进。这就多亏了夏尔巴人铺好的绳索。”
了解完夏伯渝的登山过程,于红直言“非常不容易!”她说:“夏老师5次尝试攀登珠峰,百折不挠,为了一个目标不放弃。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而言,都是一种指导。”
“这也让我回想起1981年中国男排以3比2的比分反败为胜时的场景,当时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与夏老师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样,都令人赞叹、令人感动。”她说。
从寒冷的世界之巅,回到温暖如春的加德满都,回首这一路,夏伯渝十分平静。他对中新社记者说:“这个过程其实很平常、很普通,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接下来没有具体的打算,先休息一下再说吧。”
夏伯渝一行将在17日回到中国。“任务完成,归心似箭!”他用这8个字来描述此时此刻的心情。
“回去后,我妈妈让他做个全面的体检。”夏伯渝的儿子在旁边补充道。(中新社加德满都5月16日电 记者:张晨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