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上海浦东新区36个街镇配置“爬楼机”!腿脚不便的老人有了下楼“神器”
发布时间:2018/11/22 新闻 浏览:1036
原标题:上海浦东新区36个街镇配置“爬楼机”!腿脚不便的老人有了下楼“神器”
家住浦东新区的陈老伯今年已经93岁了,腿脚不便的他,已经卧床一年有余不能下楼。最近,他依靠一件“神器”,终于出了小区门口,在公园里尽情感受鸟语花香。
这件“神器”就是爬楼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目前在浦东新区36个街镇内,均已配备爬楼机,1个工作人员,1台设备,几分钟内就能将老人从6楼送到1楼。
实际上,不仅是浦东新区,这样的“神器”已经遍及上海徐汇、闵行、长宁等十余个城区,覆盖这些城区内约110个街镇,老人均可以享受到这样的服务。未来还会继续拓展,让腿脚不便的老人生活变得更方便。
“应急机制”保障老人安全
什么是爬楼机?它适用于需要上下楼梯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帮助其在建筑物楼梯上无障碍通行。在记者看来,爬楼机宛如一台“瘦身”后的轮椅,后方两个直径稍大的高密度软质橡胶轮胎承载重量,前方则有两个小轮导向,在平地上可以轻便推行。
图片说明:爬楼机宛如“瘦身”后的轮椅
记者亲自体验了“爬楼”功能,系上腰部安全带后,操作人员站在记者背后,带着记者开始“爬楼”。他先将爬楼机的轮胎贴在楼梯边缘,倾斜30度角后按动开关,伸出底部支撑部件,带着记者在空中缓缓上升,“爬”完一层大概需要2分钟。期间记者不需要挪动身体,也不需要在楼梯上行走,即可从1楼来到6楼。
在爬楼机上,设置多重“应急机制”保障老人安全。例如,一旦老人突发急病,爬楼机可直接在楼梯上平放;而底部轮胎一旦感应到楼梯边缘,就会自动锁定,防止因操作人员失误导致机器翻倒。
在座位中央,还设置专门导液槽方便失禁老人使用,而机器两边的扶手也能自由移动,方便老人从多个角度落座。老人在使用爬楼机的同时还享受安全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可获得相应赔偿。
这样的爬楼机如何申请使用?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上海十余个城区、110余个街镇内部,已由区或街镇统一和提供服务的公司签订协议,采购服务,符合申请条件的残疾人及老人可以免费或以优惠价格使用。
化解老旧小区“下楼难”
为何要购买“爬楼机”服务?塘桥街道服务办副主任李莉告诉记者,塘桥街道有成片老旧小区,建造年代久远,房屋结构较脆弱,无法加装电梯。住在这些老旧住房高层的老人也因此面临下楼难题,成为“悬空老人”。
图片说明:陈老伯坐在爬楼机上
陈老伯的家属赵阿姨告诉记者,陈老伯患有慢性疾病,必须定期前往医院检查,为了让陈老伯安全下楼,家属曾经费劲心机。例如自己花钱雇佣人力,将陈老伯背下楼,但这些雇佣来的人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对老人也没有护理经验,因此不久之后,陈老伯就拒绝再次下楼,家属也一筹莫展。
“起初,塘桥街道和微南居委会尝试过其他方式,缓解老人下楼难的问题,但收效甚微。自从推出爬楼机服务后,居民反响很好,很多老人会反复使用。”李莉说。她表示,目前塘桥街道的爬楼机服务仍处于免费体验阶段,未来将针对失能老人和家境较为贫困的人群提供免费服务,其他老人将根据身体健康程度和家庭状况,按不同标准收费。
负责提供爬楼机服务的上海展大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光介绍,原先爬楼机是为残疾人上下楼准备的,后期才逐渐推广运用于老旧小区的老人下楼问题。起初每个月只有几百人会预约使用,如今,每月使用人次已达到6000至7000,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操作员紧缺,预约仍是难题
随需求增加,另一个问题浮现出来。不少居民表示,爬楼机虽然方便好用,但预约起来略有难度。在徐汇区、杨浦区等中心城区,有时需要提前1至2个星期才能预约成功。
黄国光表示,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爬楼机的操作员仍然紧缺。由于爬楼机主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因此对操作员具有较高要求。在录取前,必须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同时,还需要年龄在25岁-45岁之间,拥有本地户口,能通过上海话和老人沟通。
图片说明:目前爬楼机的操作员仍然紧缺
“我们的薪资不算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做这份工作,有些工作了2至3个月后,就放弃了。”操作人员顾师傅告诉记者,在老楼密集的市中心区域,一位操作人员每天大约能完成10至15次服务。部分老人生活在远郊地区,赶赴老人家中时间较长,操作员一天大约只能完成5至10次服务,无法完全覆盖需求。
目前,大多数老人所享受到的爬楼机服务以街道合作提供居多,愿意全部主动承担费用的老人群体数量不多。黄国光坦言,目前展大提供的爬楼机服务仍以公益性为主,未来依然希望能够和更多机构合作,探索一条可盈利、可持续的市场化道路。
在他的设想里,未来除了爬楼机,还可以为老人提供完整的智能居家服务系统,通过声控即可召唤智能机器人,带领行动不便的老人独立完成沐浴、上厕所等一系列自理活动,弥补护理人员不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