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爱上申花,爱上上港 在魔都看球老外一点都不见外
发布时间:2019/02/22 新闻 浏览:1201
原标题:在魔都看球,老外一点都不见外
Cammy(中)
Michael(中)
老外球迷在上海看球,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也许大家都曾在球场看台上注意到这些面孔的存在,但有关于他们的球迷故事,大家似乎却无从知晓。
在本文中展开讨论的三名老外,他们的故事或许能解答大家心中的好奇。——苏格兰人韦侃仑(Cammy),英格兰人M ichael Oldfield和美国人Jeffrey Beresford Howe——都娶了中国媳妇,并长年在上海定居,其中Cammy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了将近15年。
足球,将他们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Cammy做了18年申花球迷,Jeff和Michael则是上港的死忠。从他们站到看台上的第一天起,就被各自所支持球队的球迷认可和接受。
SEC是一座桥梁
19年前,还没成为韦侃仑的Cammy第一次来中国。“我在江阴做英语老师,那里没有球队,而我又是苏格兰人,生活里不能没有足球。”于是,当地人告诉他,“你应该去看申花。”
Cammy第一次去虹口,申花1比0赢了。比赛结束后,很多球迷站在体育场外的台阶上唱歌庆祝。而再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是2005年,从这年开始,Camm y在上海定居了,也在虹口的北看台上扎根了。时间无声逝去,属于蓝魔的这片看台上悄然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面孔。
对于成立SEC(Shenhua Ele鄄ment Crew)这件事,Cammy开始时是拒绝的。“丁丁(蓝魔负责人之一)跟我建议了很多次,为什么不把自己身边这些外国球迷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小型的球迷会,也算是一张对外的名片。我一直都很有礼貌地婉拒了,我从来不想因为自己‘老外’这个特殊身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后为什么会在2013年答应下来呢?“因为这年申花在联赛还没开始时就被扣了6分,球队到了最艰难的时候。作为球迷,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去支持球队。而我也突然意识到,管它呢,我在北看台上站了八年,如果不是真正热爱这支球队而只是想出风头,根本不可能坚持这么久。不如就面对现实,我是一个外国人,不管我做不做某些事,总是会在人群中凸显出来,那我索性好好利用这种不同,让更多人感受我们的激情。”
让Cammy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富力的老外球迷会抢在他们之前正式成立了。“Fulligans号称他们是中超历史上第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球迷团体,但这不是事实,我们存在的时间比他们久得多,只是直到2013年之前我们都没有给自己一个正式的名字而已。”
对于Cammy他们而言,SEC成立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足球架起一座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老外们在这座城市来来去去,现在SEC的固定成员有15个。即便那些已经离开了上海的“兄弟们”也会时不时再回到虹口球场的北看台上,看一场申花的比赛,重温旧时光。
蓝魔们早已把这些老外当成了自己人,而在看台上并肩蹦跳的时候、在赛后的酒局上、在远征的绿皮火车车厢里,他们也经常忽略自己的国籍——有什么重要呢?大家都是申花球迷。
体验一种归属感
Michael和Jeff曾经是八万人北看台上仅有的两张老外面孔。“上港缺的不是球迷,”Michael坚持,“而是球迷文化。”
“上港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缺乏球迷基础,那种非常根基性的东西。对于大多数申花球迷而言,他们喜欢申花不是一种选择,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只有申花这一支球队,但上港球迷是选择去喜欢这支球队,他们因为近几年上港踢得好而选择了支持上港,他们还没有发展出一种真正的球迷文化。但只要你支持一支球队超过三、四年,你就很可能会一生支持他们,尤其他们正走在一条成为王者的道路上。”
他所说的这种根基性的东西正在悄然生成。Jeff以自己的经历为证,“我平时教很多小孩英语,我们一个最主要的话题就是足球。我问他们,‘申花还是上港?’那些8、9、10岁的小孩,90%的人每次都会回答,‘上港。’因为老实说,过去这些年申花糟透了,而上港却越来越好,而这些年正好是这些小孩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时候。10年、20年以后,他们就是上港的死忠。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女学生,她是上港球迷,她爸爸是申花球迷。他是一个工程师,属于看着申花长大的那代人,但在他女儿成长的阶段,她在电视上看到两支球队,一支一直在赢,一直却经常输。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做出的选择,不是吗?”
2016年,Michael加入蝙蝠球迷会。去年,隶属于蝙蝠的老外球迷会“Bats Foreign Legion”也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开始的时候,我和Jeff是仅有的两名成员,但今年一下子有了15个人。”这也让他坚定上港并非吸引不到球迷的想法,“对于老外来说,情况更复杂一点。他们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购买年卡,我翻译了所有招募会员的材料,并把他们的入会申请提交上去。”
球迷文化薄弱是上港的短板,但他们正在积极寻求改变。Michael介绍,蝙蝠球迷会里成立了专门的球迷文化委员会,他和他们正合作为新赛季创作更多全新的球迷歌。“中国几乎所有俱乐部的球迷歌都严重缺乏原创性,我们去年写了一首‘我们站在你的身后’,在上港总共十个球迷会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那场5比4战胜恒大的历史性经典战役里,我们这五百名远征军最后整整20分钟都在高唱这首歌。很多人都哭了,我的眼眶也红了。”
Michael觉得,成为一支球队的死忠等于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一种归属感。作为一个老外,对于这种归属感的需求或许更迫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