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如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高校博士生“下乡“答辩
发布时间:2019/05/29 新闻 浏览:860
5月28日报道:戏曲、小说、曲艺、民间传说等文艺形式被称之为俗文学。今天下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俗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汇聚浙江平湖当湖街道社区中心,进行了一场学位论文答辩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台下的“听众”除了来自高校的师生,还有20多名当地市民。
两位博士研究生分别以上海抗战时期的戏曲活动以及孟姜女传说的叙事为研究课题,汇报了各自研究情况,并回应评审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并听取了修改意见。
记者获悉,前来听讲答辩会的市民中有不少戏曲爱好者。”博士生教育在老百姓看来是神秘而高大上的,其实,它只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我们要主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老百姓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更多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告诉记者,俗文化植根于民间,其发生、发展,都是广大老百姓支持的结果,其内容与形式,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应该给群众看一看,接受他们的检验,同时也向百姓展示博士教育的严谨性。
目前,上海师范大学已在平湖市建立了戏剧戏曲实践基地,平湖市为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实习、教师的实践实验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上海师范大学则为平湖的文化发展给予人力、智力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