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如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高校博士生“下乡“答辩

新闻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以音会友 碰头会” 跨越国界,共启青春梦想之旅!

4月13日,梦与梦艺术中心一场充满包容、国际化与年轻活力的“以音会友 碰头会” 热烈上演。活动现场,来自不...

财经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好样的 吴兴”成网络热词 吴兴新青年城市火出圈

  诠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介绍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讲述人文风情、展示城市美景与美食,这些极具视...

民生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大“法宝” 让6476户居民告别“厨卫共用”,闵行江川路街道有四...

4月22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旧改工作也按下了“重启键”。记者近日在闵...

如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高校博士生“下乡“答辩

发布时间:2019/05/29 新闻 浏览:860

342
 
5月28日报道:戏曲、小说、曲艺、民间传说等文艺形式被称之为俗文学。今天下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俗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汇聚浙江平湖当湖街道社区中心,进行了一场学位论文答辩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台下的“听众”除了来自高校的师生,还有20多名当地市民。
两位博士研究生分别以上海抗战时期的戏曲活动以及孟姜女传说的叙事为研究课题,汇报了各自研究情况,并回应评审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并听取了修改意见。
记者获悉,前来听讲答辩会的市民中有不少戏曲爱好者。”博士生教育在老百姓看来是神秘而高大上的,其实,它只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我们要主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老百姓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更多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告诉记者,俗文化植根于民间,其发生、发展,都是广大老百姓支持的结果,其内容与形式,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应该给群众看一看,接受他们的检验,同时也向百姓展示博士教育的严谨性。
目前,上海师范大学已在平湖市建立了戏剧戏曲实践基地,平湖市为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实习、教师的实践实验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上海师范大学则为平湖的文化发展给予人力、智力上的支持。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