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华东师大科研团队拍摄国内首部苔藓科普微电影,唤起更多人的保护意识
发布时间:2019/08/13 新闻 浏览:952
苔藓微景观、苔藓涂鸦……近年来,在园艺市场上,经过创意造型的苔藓植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成为园艺消费的一大热点。在商业驱动下,大量的商业化野外采收行为,甚至一些掠夺式的采伐,已经对苔藓植物的野外生存造成极大威胁。
生长在大自然的苔藓小而美,它们承载不起来自市场的“厚爱”。为此,华东师范大学一支科研团队近日专门拍摄了一部名为《苔藓》的科普微电影,旨在唤起更多人保护大自然、保护苔藓资源的意识。
独特的科普视角,加载微电影的美学视角,当《苔藓》出现在第五届上海国际科普微电影大赛评选现场时,很快从近300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大赛最高奖项“评委会大奖”的唯一获奖影片。
科学艺术深度融合,“群众演员”都由科学家出任
历时一年多的打磨,成就一段5分23秒时长的短片,微电影《苔藓》的每一帧都刷新着人们对于苔藓的认知和想象。《苔藓》主创团队负责人、华东师大生物博物馆馆长朱瑞良教授说:“在生物学领域,国内已有的科学纪录片主要关注濒危旗舰物种,而非苔藓这样看似卑微的生物。于是,我们决定将镜头对准它们,制作一部以苔藓植物为主角的科普微电影。”
微电影《苔藓》上线后,很快收获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点赞。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主创团队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兢兢业业的科研精神,为影片的科学性奠定了高起点。
据了解,《苔藓》主创团队的六名核心成员均为华东师大一线科研人员,包括两位教授、两位副教授、一位高级工程师和一位工程师。团队负责人朱瑞良就是国内苔藓植物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曾担任世界苔藓学会副主席。从影片策划、科学指导、剧本写作、脚本修订、各地取景拍摄到后期制作,主创团队都全程主导和参与。甚至,连该片的“群众演员”,也都是由华东师大苔藓植物学研究团队的科学家出任。
在《苔藓》室内场景部分,华东师大生物博物馆收藏的10万余份来自全球各地的苔藓标本和苔藓团队成员在实验室的工作场景,成为一大看点。此外,该片的很多镜头采集自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物种丰富、形态多样的苔藓植物。为拍好外景,主创团队和摄制组曾在保护区内安营扎寨十多天。
创新科普形式,给出苔藓保护之路的新答案
华东师大植物学科苔藓研究一直走在世界苔藓研究前列,而此次拍摄制作则是团队不断创新科普形式的有益尝试。
苔藓的保护之路怎么走?如今苔藓盆景制作如此之“热”,光靠呼吁能减少对苔藓的伤害吗?对于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苔藓》也试图结合学者们的最新研究给出答案。
日常生活中,培植优质的花卉几乎都要用到苔藓植物,特别是兰花,一般都要用泥炭藓覆盖在根部。“特有的储水细胞,使泥炭藓具备远超其他植物的耐水和吸水能力,因而被誉为‘超级海绵’,多被用作改善土壤水分和花卉运输中的保水材料。”在《苔藓》中,华东师大苔藓植物学研究团队副教授孙越从培养箱里取出最新培育的泥炭藓,展示在观众面前。“未来能用人工培育的泥炭藓来代替野生泥炭藓,用于园艺造景,从而减少过度采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当然,科学家最终希望的可不只是拍一部微电影,而是在每位观众心里建起一个苔藓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