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双喜临门!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方向班开...
3月6日下午,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开班仪式在成都举行,校企双方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据了解,四...
财经
-
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开馆暨 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
2021年5月1日下午3:00,由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广东省当代陶瓷美术馆主办的“养真——景德镇著名国瓷艺术家瓷艺精品(上海)邀请展”在上海蓝波湾陶瓷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民生
-
上海顾村大居建设基本恢复节奏,年内还有40余幅保...
上海百余项重大工程陆续复工,民生工程进展如何?4月9日,记者走访宝山区顾村大居拓展区新顾城BSPO-0104单元0401-04地块看到,两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施工现场基本恢复正常建设节奏。15栋15层高层住宅已出现...
【“疫”情观察】短评疫情生活,“深视”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0/04/20 新闻 浏览:757
“没有一个年像今年,安然坦然地守在家里,祈祷一切生灵,祝福他人也祝福自己。”1月28日,“深视”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感叹。
1月30日,深视说:“临窗而望,街上行人无几。这些人哪儿去了?都宅家了吗?”
1月31日,深视说:“我不能去抗疫的前方,但我会戴好口罩,尽量宅家。”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袭,“深视”在自己的朋友圈记录了他对于这场战“疫”点点滴滴的思考,从1月到4月,几十篇短评,记录着他的所见所闻,也记录着疫情期间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他的一些疫评,在《新民晚报》等纸媒发表。
“深视”是谁?独爱党校那片红
“深视”名叫陈连官,浦东泥城彭镇人,现任浦东新区区委党校《浦东论坛》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也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60余万字,省市级以上获奖50余次。出版《绿野同行》《继续昨天》《爱在路上》《浦东家传》《行走浦东:历史人文寻踪散记》等报告文学、散文专著。
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在原南汇区委党校工作的陈连官便开始到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工作。十多年的党校工作,使他对党校怀有深厚的感情。
“党校是红旗飘扬的地方。我有幸,在这个红色的地方工作,经受红色的熏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陈连官说:“我,一个农家子弟,时不时地感恩着,感恩着雨露的滋润。我决非矫情,能有今天的一切拥有,与单位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关爱是分不开的。”
“在党校工作,能遇见真心真诚的同事,是前世修来的福。单位的同事,可以说学历都比我高,但所处的同事中,大家都给予了我足够的关心和帮助。”
陈连官说:“每当走进红色的校园,我始终铭记:这是我拥有理想和实现梦想的地方。我是在不断的感恩和感谢中前行。感恩,一切的拥有;感谢,一切的离去。”
陈连官在《浦东论坛》杂志编辑部前留影
“没情感的书写,只是写而已”
4月1日,他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段感悟:看多了写疫的文章,各种文体的都有,纪实的,抒情的……但我觉得:
要写,我就写通过这次疫情,人对生命的深刻认知。即便是一个小区,还是一个镇,所有的抗疫防疫举措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要写,我就写我们制度的优越。举国行为是制度成就,哪像国外为了“自由”,生命处于无助状态。
要写,我就写我们的一些改变,疫情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虚情和假意。我们的性情显得更真,对生命更珍爱。
如此的记录,我想,才显得更有意义。没情感的书写,只是写而已。
“深视”的朋友圈:一碗小馄饨,支持复工复产
“平常,便是生活的底色”
陈连官就是这样,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汇总在朋友圈里,“深视短章”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他思考疫情的记录。
曾经,陈连官一部相机,一身素衣,一支笔,一颗追索历史人文的赤子之心,行走在浦东的街巷阡陌。如今,疫情来了,他依然游走进社会的小巷里,线上记录着生活的“百味杂谈”。
2月6日,深视短章82:回家。这是春节的召唤。今年的这个家,可否有阿爸阿妈的倚门所依?可否有阿妈一双棉鞋的怀揣?可否有阿爸一壶热酒的期待?……我的国你要安好啊,你的安好便是家的静好,我也安好一切都好!
2月8日,深视短章83:元宵的灯。为一切的善良点亮。这个病毒,跨过了元宵,过年喜庆气氛被减弱了……
2月25日,深视短章96:鞠躬。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三岁的孩子新冠病毒病愈出院,他向护士长深深鞠躬,以示谢意!自此,随着年岁的增长,一颗丰盈向善的心灵成为这个孩子的价值取向……
3月4日,深视短章105:抗疫的自觉。抗疫守门的辛苦,风里来雨里去。我们的自觉些便是让他们省力些。都不容易,得体谅,要理解。他们把门严,是为了我们的幸福……
3月13日,深视短章116:感动所有。这个春天,我们更多的是感动,为一个个普通人的人性升华。我们的致敬,也是一种感恩,感恩一个伟大的时代……
3月19日,深视短章125:观察。今天下楼去小区门口,作了些观察。大街上的行人多了,进出的人依然测着体温,但面带笑容了,尽管口罩依然戴着……隔离隔不断心的相通,封闭封不了情的传输。都是平凡的普通者,言词没有障碍,该笑便笑。
陈连官的生活照
从除夕到元宵再到惊蛰,每个节日陈连官都会记录,从疫情发生到防控防疫再到复工复产,陈连官都会一一记下,生活慢慢在复苏,我们也慢慢回到了生活原本的样子,而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正如他在文中写道:“平常,是我们所希望的,平常,便是生活的底色。平常,真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